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90 点击:

  【摘要】语言社会化理论多关注个体,尤其是个体的身份、动机和互动能力,对宏观环境和群体的关注不足。《出国学习中的社交生活》是第一部利用社交网络分析探究语言社会化的专著,分析了社团的群体社交网络和个体的社交网络形成与发展对人际互动和语言发展的影响,从不同层面解释了语言社会化的动态过程。本文对该书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关键词】出国学习;语言社会化;社交网络;互动能力
  【作者简介】梁文阳,中国民航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9SK108)的阶段性成果。
  所有二语习得理论都承认语境在理解二语习得中的核心地位:语境是二语习得发生的场所,有助于解释习得的过程和结果。研究较广泛的语境包括国内课堂语境、沉浸式语境和出国留学语境。后者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熱点,研究视角不断拓宽。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来自社会学的社交网络分析理论研究留学生人际关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出国留学中的社会生活》是第一部将社交网络分析用于出国学习语境的专著,该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究出国学习语境下的留学生社交网络、人际互动和语言发展的动态关系,管窥留学生的社会生活。本文对该书作简要介绍并加以评述。
  一、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序章”,包括第1~3章;第二部分“社交网络的形成和转型”,包括第4-6章;第三部分是“人际关系的过程”,包括第7、8两章;第四部分是“参与社交互动”,包括第9、10两章;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启示”,包括第11、12章。以下扼要介绍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引言”介绍成书之动机、目的和各章内容提要。作者首先指出,当前出国留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多争议和结论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留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经历尤其是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不同引起的。该书选择了三个在日本开展的短期语言项目,研究留学生二语语言社会化过程,尤其是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相互关系和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作者最后介绍了各章内容。
  第二章“出国留学的语言发展”综述出国留学语境下的相关研究。过去的几十年间,海外留学研究经历了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的演化,研究问题从出国学习是否有效转向探究出国学习如何有效,在此过程中涌现出四大趋势。作者在综述了相关研究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首先,结果导向的研究虽数量丰富,但研究发现不一致;以过程为导向的研究视角狭窄,多关注目标语言特有的语言项目,对互动能力的研究不足;其次,以往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多以研究个体为中心描述局部网络,没有捕捉社交团体的全貌;通过量化手段讨论人际关系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未深入探讨人际关系形成的复杂过程;最后,当前研究关注互动的数量和频率,忽视互动中语言使用的具体过程和变异。
  第三章“研究社交网络和互动”主要介绍了研究方法。作者指出,,将社交网络分析和会话分析结合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创新。作者认为,虽然二者的哲学渊源不同,却又有相似之处,可以互补:其一,二者均注重社会互动,会话分析侧重主体间性,社交网络分析侧重社会关系;其二,二者都是结构导向,会话分析关注个体间社交互动的结构,社交网络分析关注关系结构,而社交互动能促进关系结构的形成;其三,二者均注重实证研究。作者随后介绍了研究地点、受试、数据类型和数据的收集、分析过程。
  第四章“封闭型网络”介绍项目A所形成的社交网络类型。作者首先介绍了项目A中的环境,包括校园、教学项目、住宿、课外活动等。在分析了网络大小、密度和距离以及第一周和第八周的网络结构之后,作者认为,项目A中孤岛型物理环境以及严格的语言政策对项目A封闭型社交网络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项目A中的社交网络可称之为封闭型社交网络。该网络的特点是网络密度高,距离短,界限清晰,成员间联系紧密,不易和社交团体外的人员建立新的关系。虽然该类型社交网络相对固定,但学习者能动性对社交网络结构亦有一定影响。
  第五章“开放型社交网络”介绍项目B所形成的社交网络类型。作者首先介绍了项目B中的环境,包括校园、教学项目、住宿、课外活动等。在分析了网络大小、密度和距离以及第一周和第八周的网络结构之后,作者指出,项目B的社交网络可称为开放型网络,该网络的特征是留学生与大量当地人发展社交关系,寄宿和课外作业是塑造这种网络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校住宿和寄宿的留学生形成的社交网络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也就是说,在整个网络群体中,存在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类型的人,内向型的人会和项目内的人员加强联系,而外向型的人会寻求项目外的社交关系。
  第六章“崩塌型社交网络”介绍项目C所形成的社交网络类型。作者首先介绍了项目C中的环境,包括校园、教学项目、住宿、课外活动等。在分析了网络大小、密度和距离以及第一周和第八周的网络结构之后,作者指出,项目C形成的社交网络可称为崩塌型社交网络,项目之初就不太紧密的网络在项目结束时变得更加松散,支离破碎。
  第七章“成为外向型的人”分别介绍项目A中的Rose、Ken和Lily三个个体社交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动态。Rose性格活跃,期盼通过留学提升日语口语能力,结识本地学生,克服焦虑情绪。在项目之初(第一周),Rose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和团体内成员及当地学生关系良好,但在项目中期,由于和日本舍友关系不佳,部分留学生打破语言承诺,Rose开始使用英语,和部分留学生关系紧密,有意疏远日本学生,和当地学生形成了“广泛但不亲密”的关系。Ken没有明确的留学目的,在项目开始时处在社交网络的边缘位置,由于他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所以形成了较广泛的社交关系,同时他和他的舍友也形成了亲密的关系,这和Rose 的情况不同。Lily想要进一步提升她的日语水平,在项目开始时她在社交群体中既不是中心位置又不是边缘位置,在项目结束时她的中心性指数最高,虽然她的连接不多,但是这些连接非常强,这和Rose的情况刚好相反。作者指出,Rose、Ken和Lily 虽然表面上看都属于外向的人,但他们却经历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化过程,背后的原因除了和各自的出国目的和定位、脾性不同之外,还和社交网络所能提供的给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