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31 点击: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当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将其运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环节教学,能够有效辅助整理思路、理清学生阅读之后写作的思路、用词需求等,实现与原阅读文章的照应。思维导图的课堂乃至练习应用,缓解了学生在遇到读后续写时思维混乱、与原文衔接不上、无从下笔等诸多问题,是课堂探索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读后续写
  【作者简介】黄杏怡,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中学。
  一、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逐渐尝试以读后续写的形式,促成读与写的全面开展,是当代英语教学中的有益尝试,尽管其初衷仍然是应对高考,但是能够主动将读与写融合,以读促写、以现有的阅读素材去延展写作,本身也更向语言学科的学习思路迈进了一步,在尝试初期也切实地为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新貌。当然,由于缺乏肥沃的英语学习氛围土壤,以及在教学实践后甚微的收效,也使得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笔者对此加以概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生的习作与原文貌合神离。所谓读后续写,看似是借力阅读推动写作的环节,对“写”也有一定的要求——即对原文的延续,既是对中心思想的延续,也是对行文风格的延续。针对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也说出过自己的困惑——自己写作水平有限,达不到原本标准。拿起笔来就没词了,不知道怎样写……不同于独立的写作,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模板”去套用句子,但是结合原文似乎范围被扩大了。暴露在写作练习中,往往是直白的“跑题”。例如,针对“Trapped by the flood”这个话题进行读后续写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明确记叙文的体裁,写成了场景描绘的文章,这就偏离读后续写的方向。对此,可以利用任务来引导学生:Task1:Reading for the characters,atmosphere. Task2:Analyzing the theme and imagining the ending.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把握续写的步骤和写作方向。
  其二,学生的文章情节出现不合理处。在很多时候,教师更多地关注到如何进行小组互动,如何展开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丰富的体验。在许多学生的习作作品中,当续写的主题确定后,学生开始整理成行文,但是对于部分习作情况而言,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组织行文,未能将足够的知识点带入其中,有些时候,阻力就仅仅是词汇。最终呈现出来的文章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思维混乱、词不达意,写出的内容千奇百怪等情况。这些不仅反应了学生词汇积累的匮乏,也反映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驾驭能力的匮乏。
  以上的问题分析,反应在教学中,实际上是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双向革新,一是需要清晰地知道阅读文章写了什么,二是要准确地进行自主的写作。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工作加以调整。
  二、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其教育运用
  思维导图,源自英文“Mind Map”,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记笔记的方式,它是依据大脑的发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以挖掘大脑的无限潜能。近年来,思维导图因其色彩艳丽、表达清晰,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成为教育界的新宠。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带来以下两点意义:
  1. 思维外化,便于沟通。思维是一个极度抽象且主观的内容,在以往课堂教师既不关心学生的思维,也很难把握学生的思维。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个体思维方式都有差异。而思维导图,能够将心中所想量化为关键词,只要将关键词间的关联性圈出来,就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个体的思路。以英语阅读课堂为例,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将阅读文章的主线拎出来,再将分别作用的关键词等标示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一篇文章的阅读。要相信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就能够达到这样的阅读量了。实现思维的外化,能够使学生混乱的思绪得以整理出头绪,也使得不同的观点、思维加以碰撞,带来更为全面的解读和更为清晰的思路。
  2. 清晰简洁,减少了烦琐的板书,又能将知识点以清晰的方式、高亮的色彩标示出来,增加了课堂的魅力。在高中阶段,很多班级的英语学习中会不自觉地陷入板书的困扰,教师纵向把更多的内容推荐给学生,在板书设置中不仅有满满的黑板,甚至于黑板、白板双板书,学生则忙于记录,疲于应对。但实际上,这样大容量的板书,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也不能清晰地展示出学习的内容,对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思维导图则以最为清晰、简单的词汇、色卡,将课程的重要内容、核心思想展现出来,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读后学习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师的备课准备。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或者再向前推到每个课程单元开始,教师都可以结合本章内容加以预设。首先选定适合作为续写材料的文章,进行读后续写的练习,之后则围绕这篇文章进行设定。一般每个单元选择一到两节课进行读后续写的练习,即可以达到相应的要求。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逐渐将与文本阅读的主动权交给读者,由此,在课堂预设中也要适应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班级学生整体基础好,词汇积累与语法知识掌握扎实等,则可以运用什么样的引导方式;基础薄弱又当如何。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自身的思路进行优化即可,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
  2.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的板书优化。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的优化中,是思维导图在课堂应用的重要体现。前文已经提及传统课堂板书之下对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在板书优化方面,思维导图的作用十分明显:减少课堂不必要的书写工作,将课堂时间倒出来做思维的交流。同时,又能理清思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抑或是文本的解读都充分表达出来,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与黑板,黑板板书用以书写按照课程思路流程的主板书,而白板的多变性,则可以用来做交流的平台,并且用各種色彩、图形等,使得思维导图更为清晰外化。将课堂相对固化的板书环节解放出来,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变得更为清晰、简洁,学生也有更多的思绪可以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板书的优化,在于形式的创新,课堂思维导图,可以用鱼骨式、树状等,多种形态,既能够清晰地传递信息,也能够吸引学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