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93 点击: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为了交流和沟通。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借助“互联网+”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创建更多英语听说训练的平台,使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陆耀雁(1977-),男,汉族,广西桂平人,桂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育;黎祖兵(1971-),男,汉族,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语言能够满足社会交际,而且在交际中才能展现出生命力。交际素养涉及输入和输出信息的素养,输入信息主要是借助听或读,输出信息主要包含着说或写。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和利用“互联网+”的教学优势和作用,在课前、课内和课后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 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课前预习,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便捷性,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对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为教师因材施教以及学生主动探索做好准备。预习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对情景的创设和明确学生预习任务。
      1.教师创设相应情境。现代通信设备和技术在创设学习情境比如提供恰当的学习时间、地点以及促进互动交流等方面具有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每次课堂讲授知识前,将所学课程内容主题下的知识通过博客、qq群、微信群等发送给学生,为学生课前预习创设情境。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素材,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英语知识做好铺垫,教师给学生发送的知识可以录制成语言材料,借助博客等形式发送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听录音材料,一边进行学习,并通过回答问题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知识做好准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交流互动,确定学生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做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积极性,就内容而言,教师给学生布置的预习材料可以是英文电影或者歌曲。这是将知识借助声音展现出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方式而言,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引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情境中预测知识。学生对听力素材进行预测,能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比如,学生在听完英文新闻后,在了解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信息后,了解到新闻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新闻产生自己的看法,学会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教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后,可以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另外,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产生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选择英语素材。
      此外,要通过分析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来把握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例如,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段英文新闻的听力练习资料,在上课时就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等信息向学生进行提问,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回忆新闻主要内容,整理新闻的六大要素,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新闻内容的看法,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
      2.明确学生预习任务。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并有效对知识进行预习。学生的预习应该从思想和语言两个方面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在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英语听说水平、语言结构等,结合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难知识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计划,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相关的预习资料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利用已学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思考、挖掘与探索,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其次,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前预习过程中,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向教师反馈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在使用丰富和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的同时,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调动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换言之,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的预习质量与效率得到了提高,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最后,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之间联系密切。现代媒体技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地道英语,更好地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为学生形象展示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对比分析,学习和复述所学内容,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预习效果。
      二、 课内学习阶段
      在英语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应该转变讲授知识的方法,充分运用互联网,注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互联网与听说课程结合起来可以給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语境中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做,学生的学习从全方位得到提升,效率也会更高。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抓准教学时机,让学生借助互联网自学自练,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在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支架教学方法,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将英语课程还给学生,既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学习的感受,深刻体会到学习英语知识的作用,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这种“互联网+”背景下的语言学习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它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激发和提高学习的能动性,也更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
      1. 教学环节。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学生不能再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需要对知识主动进行加工,这样才能感受到英语知识的作用。学习就是对知识进行生成,这个过程是不能被代替的,需要由内向外生成,不能仅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知识时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水平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