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75 点击:

      【摘要】在深化开放政策的激励下,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新冠疫情发生后,对医药方向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暴露出河北省内医药翻译人才不足、培养模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师资缺乏、校际合作不佳等诸多问题。本文依据河北省地域特点,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教材编写、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研究,找到制约医药翻译人才发展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医药翻译;翻译人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杜梦臻(1989-),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笔译研究;(通讯作者)赵贵旺(1967-),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主任,教授;王晓丹,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课题项目“‘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200603131,第一主研人:杜梦臻)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深化全球开放的新形势为河北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医药成为其带动发展的重要产业。河北省内共有三甲医院75所,2019年医药出口共计77.4亿元,医药行业一直是省内的支柱产业之一,石家庄市更被誉为京津冀的“药都”。河北省优秀临床医学、药学人才也在国际舞台大展才华,河北省承派的常驻尼泊尔援外医疗队以身作则、坚守岗位,为我国医疗援外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国内外市场对我省高端医药应用型翻译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河北省却暴露出高端医药翻译人才不足、培养模式落后、课程安排不合理、专业师资缺乏、高校间缺乏统筹合作等诸多问题。翻译人才匮乏的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省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开展,甚至阻碍河北省的可持续性发展,妨碍了省内医药等众多产业国际化、全球化的推进速度。因此,培养语言技能与医药专业知识兼顾的高端医药翻译人才是我省医药产业对外开放的长远大计。
      二、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河北省内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省内医药翻译人才培养不足,培养院校单一。河北省内翻译人才主要来源于省内院校翻译专业,高端应用型口、笔译人才主要来自省内翻译硕士(MTI)毕业生。截至2020年11月,河北省内具有翻译硕士(MTI)招生资格的单位只有八所,其中,河北工业大学坐落天津,毕业生多服务于京津地区翻译产业,真正为省内地区提供翻译人才的高校仅七所。在医药翻译人才缺口最大的石家庄市,招生单位仅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传媒学院三所高校,且毕业生多以师范类翻译、科技类翻译和传媒类翻译为主要培养方向,真正投身于医药翻译的译者少之又少。
      2.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無法满足市场的需求。2007年12月10日,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制定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了翻译硕士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根据笔者对省内部分翻译硕士高校的调研发现,河北省部分外语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忽视了基于特定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个性化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职业生涯的引领与指导,尤其对医药方向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培养,重视不足。
      3. 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医学特色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河北省内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集中在翻译概论、基础口译、基础笔译、科技翻译、英汉比较与翻译、文体与翻译等翻译通识和翻译理论的学习,翻译实践尤其是医药翻译实践训练不足。由于医药翻译需要相关专业知识,普通高校的翻译教学,受各方面因素限制,只关注翻译理论技能和译文对比赏析,极少开展医药专项课程。市面上针对医药方向的口、笔译教材也寥寥无几,师生皆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困。
      4. 专业教师不足,无法满足翻译教学需求。医学历史悠久,药学博大精深,这就要求从事相关教学的教师需有一定的临床经历、夯实的医药知识甚至强大的跨学科团队提供咨询服务。传统的外语教师很难胜任专业医药翻译的教学工作,然而,深谙医药知识和双语能力的专业教师有些在医学院长期承担专业课教学,杰出的语言技能无处施展;有些高校唯学历论,让一些医药教学人才望而却步;有些优秀师资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虹吸效应”和北上广深国际化优势的吸引下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真正愿意驻扎河北省从事翻译教学工作的凤毛麟角。
      5. 翻译方向毕业生转型为医药翻译意愿较低。河北省由于自身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与教师、公务员等岗位相比,口译、笔译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较低。以河北省某高校近五年的翻译硕士毕业生为例,签订就业协议正式就业的比例占32%。翻译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打击了毕业生从事翻译工作的积极性。医药翻译需要译者既具备医学知识又通晓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中医和药学,晦涩难懂,更使众多译者望而却步。
      6. 校际合作不良,医学院校培养潜力被严重低估。河北省内高校间长期处于独立的教学状态,翻译教学共享平台较少,缺乏校际间合作培养机制,无法发挥不同院校的特色优势。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该校作为河北省医学骨干院校,医学教育体系完整、医学专业门类齐全、医药英语教学经验丰富、医药专业师资力量卓越、跨学科硕博团队分工明确、生源优秀且存在大量有志从事医药翻译工作的潜在人才。由于医学类院校没有外语类专业招生资格,而无法在省内与其他院校有效合作,医学院校在医药翻译培养领域中的作用被低估与忽视。
      三、河北省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结合河北省各县市特有的区域地理环境、经济产业特点、历史文化特色和院校自身的培养优势,培养译者医药翻译应用能力。在夯实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才专业知识和医药职业素养,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端医药翻译人才,,满足新形势下河北省内医药领域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