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733 点击:

      【摘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这门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亟需改革。本文立足于新文科建设和大外语的相互协作发展的关系,探讨了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新使命和新定位。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大学英语学科内涵建设的思考,提出了从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等四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出发,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大学英语; 课程改革;内涵建设
      【作者简介】张贝贝(1978-),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教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变化背后的核心是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新时代新形势需要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即要推进新文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新文科建设鼓励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人文学科相结合,突显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新文科的建设致力于培养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家国情怀、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人才;而具有满足国家外语能力要求的外语应用能力则是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了顺应新文科建设的变化,,大学英语课程,这门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亟需改革。新文科建设给大学英语课程带来什么挑战和机遇?如何通过新文科的建设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并对大学英语学科进行内涵建设?本文笔者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以期为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科内涵建设提供思路。
      二、新文科和大外语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文科”建设。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新文科建设要“要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培养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在建设新文科这个大背景下,针对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吴岩提出了“识变、应变、求变,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这个总体思路和目标。其中,首次提出了“大外语”这个新观念,并强调“大外语”与“新文科”的同等重要性。
      “大外语”并非严格意义的学术观念。从外在看,“大”,是指接受外语教育的学生群体规模大,外语教育对于学生以及社会的影响力巨大,因此外语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也更重大。因此,高等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将决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从内在看,“大外语”体现了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新使命,确立了大格局。外语不仅仅是桥梁和纽带,更是中国同世界各国交流互鉴,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力工具。此外,外语教育不仅要承担外国语言与文化的输入责任。即把外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中国语境中,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更重要的是,外语教育要承担把中国文化输出到国外的大任。外语教育助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外进行传播。
      在新使命大格局的背景下,新文科鲜明地指出了外语教育的新方向,外语教育也承担了支持新文科发展的重任。新文科和大外语,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文科各学科相互跨越协同创新,积极支持外语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也促进了外语学科的内涵建设。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文科的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新文科的发展大力支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以及课程资源等的内涵建设,从而助力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走出之前的困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在把握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新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第一,既要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又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大学英语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大学英语教学要思考应如何更好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第二,新文科建设赋予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质。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用英语学习专业,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里的英语交流能力。大学英语的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了解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比较中外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学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为了实现大学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到教师培养都面临着巨大的改变。第三,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突破了时空限制带来了线上教学活动。通过实践发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具优势也有不足,相互不可替代。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探讨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第四,新文科的建设,扩展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考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科内涵建设路径
      新文科明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使命和新目标,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公共基础通识课程的定位。为了实现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目标,我们需要从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四个主要方面入手,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式发展。
      1. 加强大学英語课程建设。大学英语课程从设置到教学内容都要为新时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服务,既要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策略需求,又要符合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质。根据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将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教育。通用英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教授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和提升综合文化素养的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职业胜任力需要依靠包含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跨文化教育课程负责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了确保大学英语教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课程质量提升,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应选择那些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还要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