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42 点击: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和文本三者借助对话与理解实现“视界融合”。本文阐述了“视界融合”的概念和内涵,并结合实例从“视界融合”观的角度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立足文本,注重生本对话”“打破视界,聚焦师生对话”“迁移创新,提升阅读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视界融合;阅读教学;生本对话;师生对话;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过晶,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中。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从阅读文本出发,强调学生主体性阅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使每位学生的阅读动机、思维空间和语言表达达到最大程度的释放,阅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阅读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 “视界融合”的概念和内涵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2004)解释学理论的核心。视界(Horizont)指的是理解的起点、角度和可能的前景。 视界是一个不断形成与变化的过程,它永远都不会固定,我们的视界是同过去的视界相接触而不断形成的,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的视界与传统的视界不断融合的過程,理解的产生和出现便是这两种视界的交融,这就是所谓的“视界融合”。
  教学中的“视界融合”是在对话处境中展开的对文本的理解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的简单过程,而是师生的知识、智慧、经验、认识能力的相互碰撞、融合,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观点、情感与体验,丰富英语阅读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顾吟园,2013)。
  正如杜威(1990)所言,“教育就是不断地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可见,教学中“视界融合”不仅仅是师生双方在知识界面的反思和超越,更是双方知情意在整合、交融中共生共长,使双方在对方的接纳中得到自我的肯定,并产生成就感的愉悦体验,这种体验将迁移到双方的精神生活中,并将影响人的一生。正因如此,师生的生命本性得以展现,通过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促进生命的成长。
  三、 “视界融合”观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本文以牛津英语模块七Unit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Project ——“To phone or not to phone”为例,呈现如何在“视界融合”观下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1. 立足文本,注重生本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 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文本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点,以文本的主题挖掘整合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得以渐进性地融合发展(廖春风,2019)。教师在引导生本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关照,进而相互支持、协调发展(朱小蔓、王坤,2018)。
  [教学片段1]
  在牛津英语模块七Unit1 Project ——“To phone or not to phone”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标题(图1),提出如下两个问题:Which famous play does the title remind you of? Which type of writing does the passage belong to? 学生通过阅读标题给出答案:The passage belongs to an argumentation.
  [设计意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解读标题,学生联想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预测文章的体裁和内容。 因为标题“是否要打电话”是个选择疑问句,所以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同时,它也标志着本文解读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立场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教师以标题为指引,以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为支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在与文本的交往中积极思考,带着期待和好奇认真阅读。标题解读能帮助学生把握全文主题、预测文章的体裁和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片段2]
  在解读完标题和文体后,学生浏览全文,解读文本结构。它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加深学生对文本信息和主题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教师借助表格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What'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表1)之后,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收获个人体验,实现互动交往。
  [设计意图]
  在文本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文本表层信息后,引导学生剖析文本结构。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在美国,the Amish教派的人拒绝使用现代科技;第二部分是现代科技尤其是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弊端;第三部分是作者认为现代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益处。通过分析梳理本文结构,教师带着学生根据框架理顺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行文的逻辑和发展脉络,把学生的阅读认知引向深处。学生与文本对话中的体系化梳理,是学生思维能力从初级认识逐步过渡到高级认知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帮助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黄建良,2018)。
  2. 打破视界,聚焦师生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打破“教”与“学”的割裂,在相互理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开放和倾听、相互沟通和交流。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种开放阅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在阅读、理解、反思、对话的不同声音中,形成立体理解的界面,发生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以平等的心态理解他人,以开放的精神包容世界,最终达到“视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