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867 点击:

  【摘要】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今的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图式理论的理解入手,结合当前中学阅读课程存在的三个问题,提出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的策略,以辅助学生进行阅读。
  【关键词】图式理论;中学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孟鑫(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王蔷也指出,英语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阅读是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讲,理解阅读材料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却不能深入文章理解其背后所传递的信息。
  一、图式理论及其内涵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他把图式(schema)看成是“原发想象力”的一种特定形式或规则。图式可以理解为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一种动作的结构或者组织。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图式的概念与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扩展。1932 年,这一概念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图式概念得以丰富和发展。巴特莱特认为,图式这一概念指的是知识结构、建筑砌块,之所以构成认知能力是由于内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形式是以等级长期记忆储存而促成。胡壮麟(2002)把图式看作储存知识的信息包,学习者思维意识的构建离不开图式理论提供的帮助和指导。后期受康德主义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图式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其有了新的界定,认为图式对输入的新信息具有同化和顺应的功能。
  图式理论具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图式理论认为这三种类型将读者头脑中的图式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并认为读者头脑中储存的图式越完善,头脑中的图式就越有机会被调用,那么读者的阅读效果也会越好。由此可见,图式理论对研究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言图式是指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语言知识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基础,同时在英语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信息的解码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解码的必备条件就是读者的语言图式,一个读者若没有对应的语言图式,则不能对所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正确地解码,更不能依靠文章中的线索对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进行激活,因此也不能有效地理解文章。
  内容图式是指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内容因素决定了读者能否正确地理解文章。例如我们想要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读者仅有语言图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大量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这类背景知识就是图式理论中的内容图式。如果读者缺少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图式,就不能与文章内容相互作用,从而达不到读者最理想的理解效果。此外,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内容图式的储备则可以弥补这类不足,帮助读者预测文本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从而达到理想的阅读状态。
  形式图式是更高一层次的图式,指的是文章的结构与体裁。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书信和说明文就具有不同的结构,如果读者可以掌握篇章结构的话,则可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这类知识可以帮助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逻辑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阅读的内容。
  图式理论第一个解释阅读过程的理论,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的基本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从语言图式到形式图式或者从形式图式到语言图式。自上而下的观点则认为阅读理解要利用自身已有的图式从文章的上层进行猜测和判断。与之相反,自下而上的观点认为阅读理解应该由下层的字词句再扩大到文章含义。这被认为是一种被动加工的过程。图式理论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简单的信息传递和被动的信息接收都不能够完整地定义阅读过程。真正的閱读过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两种加工方式交互的过程。
  二、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三个问题
  想要提升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总结出三种常见的阅读理解问题:
  1.学生不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阅读文章是学生从未涉及的内容,缺乏相应的背景信息,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层意思及内涵。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本中出现过一篇讲述圣诞节圣歌的文章,文中讲述一个吝啬鬼在圣诞节前后的经历,从而告诫读者要与人为善。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学生应该具备有关圣诞节的背景知识,但由于学生前期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背景知识,学生头脑中没有与文章相匹配的图式,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文章中的讽刺含义,也就无法体会到文章所要揭示的深层含义。
  2.学生头脑中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但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却无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从而无法达到深层的阅读理解。这类问题体现在学生所读的文章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具有相关性,但是由于文章或者教师的不当引导以及学生对文章类型的判断失误,导致学生不能成功唤起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信息,从而也就无法利用这些已有的图式对阅读文章进行解码。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本九年级全一册中一篇文章讲解了一个著名景点巨石阵。老师在导入时运用了长城作为类比进行导入,告诉学生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建造这类建筑物的过程十分艰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时学生头脑中虽然有关于长城的相关图式,但是并没有通过对长城图式的理解联系到巨石阵,导致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无法真正理解巨石阵的历史意义以及建造的困难程度。这类问题就是读者头脑中虽有与之相关的图式,但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出现了无法激活已有图式对新文本信息进行理解的情况。
  3.学生自以为读懂了文章,却误解了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类问题是指,学生头脑中具备与阅读文章相关的图式,且在引导下正确地激活了相关的图式,但由于学生在对文章进行解码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地将已有图式与文章很好地融合理解,导致学生错误地理解了文章作者的意图。同时学生有时会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理所当然地进行匹配,认为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学生有时候会错误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使整篇文章的理解出现偏差。这个问题也是由于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已有图式没有加以分类和巩固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