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龚英翔 字数:3002 点击:

    摘 要:本文以现代公共管理相关理论为视角,以解决和突破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主线,以国外后勤管理模式为借鉴,对义乌工商学院深化后勤改革的思路和策略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提出服务外包的新型后勤供给策略。对后勤社会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改革的动因,介绍了现代公共管理对外包的支持性理论,并探讨它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共管理;高校后勤;外包模式

    基金项目:金华社科联金华社科联 一般课题《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下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模式分析——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 》成果。(项目编号Y176)

    1 服务外包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基础

    公共经营场所民营化是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外包不仅是一个管理方式更是基本战略。高校公共服务外包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而新公共管理理念为高校经营性外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体现了从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来研究高校服务外包问题。坚持公共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强调高校后勤在公共管理中广泛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引导社会力量进入高校的服务领域,让更多的社会企业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以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都需要以高校后勤社会化外包作为基本的形式。

    2 学院高校后勤改革现状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现行模式

    1.半分离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学院后勤处在学校的约束和指导下市场化运作。后勤部门代表学校提出需求,实体进行管理和监督。而后勤服务中心实行自负盈亏企业化运行。

    后勤服务中心不设法人,服务中心直接受学校的扶持与管理,依赖于学校市场,它是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方式,简单易行风险较小,有利于学院后勤社会化的经验积累。

    2.分离经营模式---集团化

    分离模式就是学院后勤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学校管理体制中完全分离,成立具有独立法人企业,机制上完全企业化,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市场竞争形成专业化的高校后勤集团。

    3.社会统筹模式

    社会统筹模式即学院没有自己的后勤管理体系,而是将后勤服务由社会企业来承担。通过竞争参与学院后勤服务。原来的后勤服务部门脱离学校行政系统,以企业组织的形式融入社会和第三产业,与其它企业一起通过竞争参加学校后勤服务。

    3 学院后勤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院后勤社会化是综合性的内容它涉及多种因素,触及观念和利益、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诸多问题。伴随着学院后勤改革的逐渐深入,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最终会成为影响学院后勤社会化和服务外包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

    1.对改革的思想认识不足。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地方和学院仍缺乏深刻认识。有的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知还不到位,许多认知观点不同反映了对学院后勤社会化缺乏真正的理解,对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形成了极大的阻力。

    2.对社会企业价格公益性的疑虑。担心学院后勤服务由社会企业提供,学院的公益性能否得到保证,担心社会企业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直接影响到后勤的服务质量,从而加重学生负担,并担心学院安全稳定会不会受到影响等问题。

    3.学院后勤管理和服务观念上落后。一直以来学院后勤主要依赖行政部门来进行管理,后勤会一时不适应市场经济上的变化。还有的学院对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双重标准。在向外包服务拨款时强调社会化,强调“自负盈亏”,而对后勤行政部门提出工作要求时,则主要强调福利性和安定团结,要求后勤服从指挥,造成 “两难”处境。

    (二)体制转变不彻底

    体制改革是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缓慢主要在于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不彻底。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剥离后勤职能,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后勤服务实体。这种脱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经费、人员、资产剥离;后勤企业按企业运行。但目前的情况主要是学院做到了第一、二步,成立后勤实体并没有进行工商注册。有的虽进行了工商注册,但其产权却为校方所有,后勤实体只有使用权、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后勤剥离和法人化实际上是有名无实。由于产权不明晰,权责利不匹配,企业独立法人身份的缺失,后勤实体实质上仍是学院的一部分,从决策到经营都缺乏独立,无法作为真正的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和企业化运营机制。

    (三)实施外部条件不充分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约着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并不发达,市场运行还不够规范,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社会服务分工还不规范,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性产品社会购买不普遍,特别是面对高校、适应高校服务市场需要企业和产品不足,客观上制约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

    4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借鉴

    目前后勤改革处在深化完善阶段,如何破解改革道路上的问题,消除影响改革中的各种因素和难题,有必要拓宽视野,了解发达国家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和运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由于社会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我国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国外高校后勤先进的管理经验,特别是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对学院后勤改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建立开放的学院后勤服务体系。

    国家现代化程度决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国外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第三产业门类齐全、行业管理规范、竞争有序。

    (二)后勤经营管理方式多元化。

    根据地方和学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多元化的后勤管理体制。通过竞标引进校外服务业,以满足学院的各种服务需求。使得学院的后勤服务多样多元,为学院不同需求的师生提供不同的服务。

    5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思路和服务外包对策

    确定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必须结合我院后勤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和吸收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和实践。

    改革学院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本质上打破学院办后勤的观念为建立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后勤服务市场创造条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脱离,把学院后勤服务从学院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使之在隶属关系上与学校完全脱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使之完全成为独立经营服务实体。

    (一)引进竞争机制

    学院后勤社会化就是学校将现有后勤服务项目全部交由社会企业承担。竞争企业共同服务学院师生,学院通过公开竞标。学院成立管理部门监督企业。

    (二)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策略和步骤

    学院后勤社会化的一个具体对策和改革模式选择,就是服务外包。即通过竞争性的合同,将后勤服务交由外部专业企业承包或经营,不仅可以借助社会市场重新配置后勤资源,而且可以促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同时直接有利于打破垄断,转换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形成开放的后勤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Jan-Erik Lane著,赵成根等译.新公共管理[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赵成根.新公共管理改革:不断塑造新的平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崔占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44

    [4]曹保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与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