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30 点击:

  【摘要】探索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是当前英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师生关系的优化为视角,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提升综合素养、推进课堂实践,为构建和谐和有利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提供保障,从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关键词】师生关系;核心素养;英语课堂
  【作者简介】栾爱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西亭高级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教研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编号:2017JK12-L120)的研究成果之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这四个方面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合发展,达到素养“落地”的目的,必须依赖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信任、沟通顺畅的师生关系,可以减少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过滤,促进课堂互动中语言的习得和学科素养的培育。
  一、 深入研读《课标》,为师生关系优化提供理念指引
  《课标》强调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基于师生关系的优化。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课标》,领会其中精神并转变思想。这需要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教师不仅要知道《课标》的理念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理念。要从教育哲学的高度、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思考《课标》和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以“素养”这一概念为例,它已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能力(ability)”,尤其是“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内涵和外延。“素养”是指整合了个体在具体和一般领域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品质和价值信念。其中,个体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实现终身发展所需的关键性、根本性和基础性素养就是“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核心素养的假设是,所有人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有能力的,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都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社会活动参与者。因此,“素养”这个概念与教学民主化有直接的关系,需要基于民主主义教育理念实现深度理解。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在实践中做出有思想的教学决策,不会左右摇摆或人云亦云。说到底,英语教师的成长就是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甚至是教育信念。有了正确的教育信念,就会坚定自己的教育行动。如果教师能坚信教学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由途径,就会在阅读、实践、调研和反思上多下功夫,以最大努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最大可能的发展,,并坚信这样的道路是正确的,于是就不大可能会在抢时间和加大学生课业负担上动脑筋。从这个角度看,能否建立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领会《课标》中的核心理念,真心实践《课标》中给出的教学建议。
  二、提升综合素养,为师生关系优化提供本领基础
  在理念先行的前提下,教师需要认真审视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多方面找出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英语教师至少要在以下三方面做持久的修炼,才可以为师生关系的优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三方面是语言素养、互动技能、人文底蕴。
  1.发展语言素养。《课标》要求教师能带领学生用英语做事,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呈开放状。因此,教师要具备较好的语言素养,包括发音的标准性、表达的流畅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应变的灵活性等。维果茨基认为,学习首先是运用语言的一种社会活动。21世纪的对话学习不是“问与答”的简单形式,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的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促成认知建构,其本质上是探究与表达。毫无疑问,其过程与结果都嵌入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要实现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自身的语言素养必须强,为语言实践过程中的协作与建构提供良好的支撑。因此,在繁琐的日常教学中,有必要坚持听英文电影录音或是学习哈佛、牛津等国际知名大学的网络课程,拓宽视野,提升英语语言素养。教师的课堂话语品质不高,其直接原因是语言素养没有跟上新时代课堂的发展步伐。比如,当学生就某一問题发表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只是给予yes或good之类的浅层评价,不能很好地通过补充、追问、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有品质的课堂对话,从而丧失了许多精彩生成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高品质的对话,不利于优化师生关系,因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停留于表层,难以实现思维和情感的深度交流。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必然是基于有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视角,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拘泥于师生、生生关系,而是要延伸到更为广泛的课堂之外,如技术伦理、环境保护、疾病治理、脱贫致富等宏观的社会视野之中。素养本位学习是一种伦理关注下的学习。实现这样的学习,教师必须具备共情能力,课堂教学中的共情能力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做基础。
  2.提高互动技能。素养本位学习属于经验主义学习范畴,学习个体是处于某个环境中的主体,并且时刻与周边环境以某种方式发生着互动。课堂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既包括师生互动,也包括生生互动,以及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人的心智状态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正如杜威所说,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行动结果和别人所做的事情有关,并考虑他们的行动对他自己的后果,那么他们就有了共同思想,行动就有了共同的意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平等“首席”, 在遵循学习的社会属性、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决定性作用。因此,互动技能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能力。教师除了借助语言进行沟通之外,还可通过其他多种途径进行沟通。比如,调动自身的积极情绪,坚持带着饱满的精神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设计精致的课件和板书,引起学生审美的共鸣。学习是意义与人际关系的重建(retexturing relations)。要达成有效的互动,教师应当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警惕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同时,对教材与教学流程要烂熟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注意力关注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使互动变得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