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903 点击:

【摘要】诗歌,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高中集中概括反映了社会生活,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明显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有音乐美。当今世界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内学者也正迫切地想将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与文化推而广之,,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浅析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形美,意美”三大原则,以使读者对英译古诗词有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诗歌 英译 推而广之 音美 形美 意美 
  关于诗歌翻译理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诗歌是否具有可译性?诗歌应该直译还是意译,是注重神似还是形似?应该采取无韵的散文体译诗还是采取押韵的诗歌体译诗?早期各学者们对此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其实,诗歌是否可译,既要看诗的形式,也要看它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看诗的情感是否得以传达。我们评论文学作品的标准是:一要达意,二要传情,三要感动。尤其是诗词的翻译,力求音美,形美,意美。 
  一、音美的传达 
  诗歌是语言的音乐性艺术,某种程度上是欣赏诗歌的音韵之美。许渊冲认为,翻译诗词时如果诗词舍弃韵律,即使原诗的“意美”得以传递,其风格意趣也尽失。我们看林语堂先生对《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翻译——So dim,so dark,so dense,so dull,so damp,so dank,so dead!译文共运用十四个音节,加上双声和头韵,与原诗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原诗那种叠音叮咚所造成的余音绕梁之美,也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在黄昏细雨中孤苦无依的情况。前面六个形容词描绘周围的环境情况,最后以dead收尾,完成了原诗情感上的递进。诗歌讲韵律,求平仄,但在英译时合意又合韵的情况是难得的,刻意追求“音似”而忽略“意似”则是缘木求鱼,也没有必要。许渊冲先生讲过,“三美”的重要性不是相等的,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切不可“因音害意”。 
  二、形美的再现 
  诗歌的“形美”就是指诗歌的外在形式给读者在视觉上带来的美感和享受。古诗英译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传递原诗的“形美”,即指译诗诗行整齐,或长短不齐如原诗。功能语言学者认为,意寓于形,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改变了形式就改变了意义,所以译者应尽量追求与原文对应的形式美,要尽量保持译文在用词、句子结构、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与原文一致。 
  杜甫是七言律诗的集大成者,在结构、对仗、声律、炼字上都可谓达到巅峰,其《登高》最为经典,通篇对仗,被誉为“古今七律之一”,在英译过程中要传达出它的“形美”是很困难的,我们看一下许渊冲先生的翻译∶ 
  Climbing the Height,the wind so swift,the sky so steep,sad gibbons cry.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backward birds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Far from home in autumn.I am grieved to see my plight; 
  After my long illness,I climb along this height. 
  Living in hard times,at my frosted hair I pine; 
  Pressed by poverty,I give up my cup of wine. 
  我们知道,七言律诗共四言八句,每联两句字字相对,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许先生的译文不仅体现了对仗,还实现了押韵,从而忠实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 
  三、意美的传递 
  许渊冲先生曾强调过,在翻译过程中,“意美”的传递十分重要,它要求译诗要有原诗的意境,要和原诗一样能撼动读者的心灵。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的完美追求从未停止,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有的多达几十种英译版本,比如孟浩然的《春晓》就有大大小小几十种版本。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该诗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又饱含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看看两种经典的版本。 
  (1)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许渊冲译) 
  (2)One morning in Spring 
  Late!This spring morning as I awake I know. 
  All a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crying. 
  The storm last night,I sensed its fury. 
  How many,I wonder,are fallen,poor dear flowers. (翁显良译) 
  对照原文,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篇译文对仗工整,形式上更接近原文,第二篇在这方面稍逊一筹,但是在传递意境方面,第二篇译文则更能传递出原诗的情感。先用“late”一词铺垫了整首诗的基调,悲叹花落春残之悲凉,这一词用得极妙,“今天醒得晚了!春光难驻,花落春残!”第二句连用了两个“crying”,认为鸟的啼声也是笑声,最后一句用到“poor dear flowers”,表达了对凋零花瓣的哀婉疼惜。整首诗也从更深层次上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夜晚睡得香甜的美妙情景及伤感风吹雨打花落下的痛处,传达出诗人爱春、惜春、伤春的情怀。 
  总之,中英两种语言本就属于不同的体系,音韵上也大不相同,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是件十分艰难的工作,结合文化背景体现原文意境已属不易,还要兼顾原作的形式与音韵之美则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音美,形美,意美”三者的关系。音、形、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音美”和“形美”是前提和手段,“意美”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目的。在翻译时一定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既不能脱离“音”和“形”谈“意”,也不能脱离“意”去谈“音”和“形”,否则将不能完美地传递出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