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36 点击:

  【摘要】教学是双向性的互动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影响。本文从观察总结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入手,分析了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包括帮助特殊学生疏导心理压力,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等,同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心理因素;大学英语教学;重要性;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沈琼芳(1987.08-),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入校后必修的基础性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教师和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教育现象,准确掌握问题和指导实际教学。司慧丽指出,积极情感可以有效地强化智力活动,在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正确运用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授课质量。黄艳芬认为只有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习的动力,才能让心理因素成为提高英语水平的推动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而且能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疏导特殊学生心理压力
  压力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一种社会问题,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内在和外在的压力,有的学生能及时找到正确有效的方法舒缓和化解压力,但有的学生处在压力中无法自拔,深受其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并谈论到一些“特殊”学生,有的是人际沟通有障碍,不能或很难融入群体中,表现得自卑、孤僻;有的是情绪不稳定或控制不当,表现出意志消沉或情绪低落或烦躁;有的可能多次遭受挫折,心理脆弱,表现出焦虑或自我否定。遭受各种心理压力影响的“特殊”学生通常都会表现出学习困难,教师及时发现情況并“对症治疗”有利于正常开展教学和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在开学第一次大学英语听说课上该生就令笔者印象深刻,他不能理解他的同班同学中只有他一人在笔者的班级上课,怀疑自己的课表有问题,但这是学生自主选课的正常情况。再一次引起笔者关注是在大学英语读写课中,他踩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独自坐在门口第一桌,课本摊在桌上,既不听讲也不记笔记,旁若无人地玩手机。笔者多次采取走到桌旁暗示和言语提醒全班同学专心听讲等方法未果,只好单独提醒他收好手机。该生情绪稍显激动地收起手机,拿出笔记本自顾自地写到了下课。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笔者没有继续干预,打算下课与该生谈话,但下课铃一响他就匆忙离开教室,笔者追出教室已不见他的人影。笔者只好通过该生的同学询问到辅导员的联系方式,经了解,该生多次参加高考,去了一所大学又退学重新高考进了大学,比同班同学年长不少,性格孤僻且不主动与人交流,其他任课教师也反馈了类似的上课表现。了解到该生的特殊情况,笔者没有找该生正面谈话,而是决定在日常教学中采取情感关怀和教学关注策略加强对他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加强与辅导员和班委的联系。
  该生上课经常单独坐第一桌,笔者在听说课上经常创设交际任务,有意让他与其他同学配合完成口语情景任务,完成独立任务时有意关注他的进度并及时加以肯定。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该生能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偶尔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笔者也及时进行点评和正面鼓励。笔者在读写课上偶尔穿插轮流回答问题环节鼓励该生参与课堂活动,他坐在第一排首当其冲,所以上课的注意力有了提升,不再看手机或做其他无关事情。写作和翻译作业也更用心批改和点评,他基本能按要求完成课外自主学习任务。虽然还是出现了其他特殊情况,如不能按要求完成听说课音频和视频录制的课外自主学习任务,缺课导致即将错过读写课随堂期末考试等,但最终在笔者、班委和辅导员的合力帮助下,该生最终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
  因各种原因出现的“特殊”学生不少,甚至有的学生有严重到需要医生干预治疗的心理疾病,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至关重要,既有利于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也能在一定层面引导和帮助学生,不一定能彻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力带来的困扰,但也不会放弃学生。疏导心理压力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合力并建构持续的关注帮扶体系,帮助学生恢复并巩固身心健康。
  二、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和生活
  适应学习和生活是大学生重要的一课,也是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对大学生而言,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并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教育者来说,提升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陆蓉慧等,2020)。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新的人际交往,新的挑战,大学生需要学会适应和面对一切新的变化。
  笔者在教学中观察发现,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层面,而且体现在心理层面且影响更甚。很多学生(尤其是新生)没能快速适应新的身份,内心排斥面对和接受新的挑战,涉及学习就会固化地想到先前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且要注意心理层面的引导。在牢记现在是建立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对学习和生活都有新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教师尤其需要引导帮助学生不仅在身份和行动上成为大学生,更要在心理和思想层面成长为大学生。具体来说,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提升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至关重要。学生在心理层面认可了大学学习和生活常态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并最终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