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798 点击:

      【摘要】职业本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学工作者理应优化教学方法,营造现代发展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形成综合素养。公共英语课程中蕴含丰富的价值内容,对建构学生的英文学习目标有着促进作用。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发挥公共英语教学的效用,使学生掌握社会实用的英文技能,将思政教学内容与公共英语相结合,能有效地改良传统教学的弊端。本文对此研究分析,先提出职业本科院校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结合的必要性,然后基于教学工作者实施结合方案的不足,提出适应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本科;公共英语;思政教学;有效性;行为文化;措施
      【作者简介】贾永娟(1979.07-),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南昌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南昌职业大学“四个一”建设项目“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200915)。
      国家设立职业本科院校有着深层次考虑。培养职业技术实践人才,有助于提升技术型职业的人才标准化水平,促使以技术目标为导向的职业取得突破。与此同时,职业本科院校也为许多学习人员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使一批理论成绩较差的学生重新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但是近年来,正是因为过于注重技术实验教学,导致许多学生机械化地应用知识,无法调动个人的创造性思维,难以产生创新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很难提升认知水平。因此,职业本科院校的理论课程教学必须摆上台面。公共课程是院校必须开设的理论课程,对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起到指引作用,但教学工作者需要明确的是,只有让学生真正愿意参与公共课程的学习,并且通过公共课程获取更多价值,才能提升个人的学习水平。为此,教学工作者需要从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本文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例,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职业本科院校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公共教学方式,能组织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对英文学习的讲义有所熟悉,并对英语学习的内容框架有大致了解。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职业本科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立比例依然相对较小,仅仅是每星期一至两次,且在组织和管理学生上并没有作出方案,难以构建和学生密切的联系,只是借助学分的驱动力,让学生广泛地聚集在一起,然后被动地学习和听讲。这也就造成很多学生对公共英语学习缺乏了解,并不明白公共英语学习的意义,出现了旷课和逃课等现象,无法专心听讲。职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自觉性较差,需要教学工作者的督促。且公共英语课程与学生的专业成绩并不挂钩,对学生的影响较小,因此学生难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而如果通过监督和压制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显然违背了大学教学的宗旨。因此,必须要将公共英语教学和思政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化感悟,从中激发个人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公共英语的教学效率。
      公共英语主要面向的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因而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倾向于划分笼统基础的知识点,能够被各个专业的学生适用,毕竟在书本中很难将所有专业适用的英文场景细化设计。但是想要培育学生英文素养,就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实用性。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立足于每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公共英语的差异化教学,从而真正提升教学效率。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让各专业学生理解教学工作者的行为,并且紧密配合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过程。思政教学中包含的内容蕴含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与英语各种知识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能互相联结,对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知识的普及,能促使学生绕过繁杂的英文知识点,先快速酝酿出对世间万物的客观智慧和审美理想。当学生学习了与社会接轨的思政内容后,就能快速具备英文学习的生活情感,然后对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法转变充分理解,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差异化思维更加明确,从而在社会责任的驱动下转变个人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工作者加强互动,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二、职业本科院校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结合实施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融合意识,难以全面规划设计。虽然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一教学理念渗透并不完全,在职业本科院校没有形成共识。因为院校缺乏系统考虑,对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不予改良,也没有提出适应性的教学目标。很多公共英语的教学工作者受限于传统思维,片面地认为大学教学需营造出自由环境,不应过多的干预,对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没有提出目标任务。教学工作者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没有得到全面拓展,无法将融合的方式有效体现。就具体如何将思政教学结合,部分教学工作者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按照片面的判断进行形式化的融合,仅仅是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加入一些时政热点话题,但是这些话题和公共英语教学的知识点难以联结,无法让学生激发英语学习的情感。
      而且这些话题过于枯燥乏味,在互动方式和内容设计上,教学工作者也没有契合各专业学生的需求;没有系统规划出插入话题的周期,往往随意地在某节课引用,之后却没有进行拓展,并没有构建学生实践的长期目标。而这些都源于教学工作者思维的局限性,认为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个人的自觉,教学工作者完成了上课任务即可,学生需自行拓展。因此,很多教学工作者在引用了话题后,就认为自己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務,进行了一定的规划设计。正是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公共英语和课程思政结合并不紧密,难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 缺乏综合技能,无法构建实践目标体系。虽然有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者具备全面规划设计的意识,而且进行了有利的实践探索。但是由于职业本科院校受技术实践的目标导向限制,在教学资源的划分上有所倾斜,并没有设置技能教学的工具和设施等。对于公共英语课程来说,由于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学科,考查的是学生的社交技能,因而必须要构建出真实的互动场景。而公共英语所面向的又是各专业学生,在英语技能的使用上有着区别,因此需要构建出多元社交的互动体系。但是学校并没有搭建与之相关的平台,导致教学工作中难以实施。例如:信息技术平台,既能够快速将各种思政内容搜集,也能随时转换互动的场景,通过数据模型和自动化软件,让学生进行智能化的英语互动,与各种模拟角色演练,不仅激发趣味性,而且能提升实际效果,但是院校并没有建设相应的技术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