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75 点击:

  摘 要: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例,探讨了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利用不同的思维图式来培养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促进表达思维。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图式;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金晓茹,南京市迈皋桥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该把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其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指的是学生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
  随着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逻辑图、括号图、气泡图等,并且认为这些可视化教学工具应用在板书设计、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等方面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够让知识化繁就简。但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理清这些思维图式的概念,认为只要通过线条、颜色、符号等表达出来的各种关系就都属于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也正因为概念理解不清,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思维图式的绘制时,只停留在文本表面信息的梳理,并未深入探究各种信息间的内在关联,这并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高。
  查阅文献可以知道,关于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英语板书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有很多研究。但联系到笔者平时的英语教学,笔者还经常使用气泡图、圆圈图、括号图、流程图等思维图式。本文就以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来探讨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反思思维图式在教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深度学习方面的作用。
  二、思维图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思维图式,提升学生兴趣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有效运用各种策略,提高分析语言和文本结构的能力、理解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创建文本的能力。思维图式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是隐性思维的显性工具,它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的思维具体化,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解码再加工,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类别来看,八种思维图式通过不同的图形呈现信息点之间的联系,这八种思维图式包括括号图、气泡图、圆圈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流程图、桥型图、复流程图。通过这些图形、线条等可视化学习工具,可以使知识简化明晰。比如一篇长篇记叙文,既可以通过气泡图来描述故事发生的几个要素,也可以通过流程图将事件的过程描述出来。这有利于学生更快抓住关键信息,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
  【案例1】
  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7 Reading1 “A brave young man”按照主人公林涛救火前、救火中,和救火后的顺序叙述了一个事件。文章的语言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按照传统阅读课的授课模式,笔者在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环节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教学任务,比如读前的predict、读中的read and answer和读后的make an interview。
  在Reading1授课期间,笔者发现有一名学生正在本子上绘制林涛救火的流程图。笔者将这名学生画的流程图在班级展示,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尝试用流程图的方式将这个故事的经过画出来。笔者还将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比较哪一组画得最好,讲得最好。这样开展教学,学生都听得格外认真,很感兴趣。
  运用思维图式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在课件设计和板书设计方面都进行了修改。比如,在读前predict环节,笔者采用了如下气泡图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设计如下。
  【设计意图】
  笔者在课件上呈现了这个气泡图,文字内容先隐去,,让学生先看标题,然后通过读前预测的方式关注到故事发展的五要素,并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信息,抓住这几个要素。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同样的文本信息,如果只是枯燥地询问几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根本没有什么难度,他也不会有兴趣去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可是,如果将这样的一篇文本用线条、符号、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注出来,学生不仅能够清晰了解事件的经过,更能引起他阅读的兴趣。如果想要深层次挖掘隐含意义,还可以通过诸如气泡图等思维图式帮助学生理清语篇发展的脉络,有效彰显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动性。
  (二)发散学生思维,促进深度学习
  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了思维图式,也认同思维图式可以促進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对思维图式的理解仍然有偏差。包括笔者在内,很多教师认为思维图式是在简化知识,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而实际上,认为思维图式可以让表层信息明晰,这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理解等低阶认知的层面。而思维图式并不仅仅简化知识,还要让学生与已知关联重构知识,进行知识深加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对文本知识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并熟练掌握各种思维图式的作用,将其有效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
  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能极大地促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而思维图式是思维教学的重要形式,它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要促进学生高阶的认知过程,比如分析、评价和创造的能力。
  【案例2】
  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7 Reading1 “A brave young man”这一文本的表层信息是林涛救火的故事,学生要准确理解题目中“brave”的含义,文章其实就是围绕“brave”来展开的。首先,故事中的主人翁“Lin Tao is willing to be brave.”。接下来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即林涛的brave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敢,是盲目的,还是理智的。通过对文本的解析可以看到,林涛在冲进火场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他将自己的衣服打湿,捂住口鼻,俯身前行,这都是一系列保护自己的措施。之后,林涛冲进了火场,他又把湿毛毯盖在老人的身上,帮助他逃出了火灾现场。由此可以看出,林涛的brave是一种理智的勇敢,他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成功地救出了伤者。因此,本课的教学中关于“How to be brave?”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尤为重要,这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如果学生只关注到文章表面的信息肯定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判断林涛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意图。

20220427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