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118 点击: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科学有效地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初步解读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并结合课例探讨了如何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遵循综合而有侧重的原则,按照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这三个步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王燕(1985.01-),女,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整合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要素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语言活动这个动态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所需要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索和研究。然而,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走进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这一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问题众多。从教师层面来讲,由于对《新课标》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是盲目地叠加了培养听说读看写这五项语言技能的环节。这些模式化的活动表面上遵循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语言学习原则,但实际操作中活动与活动之间往往缺乏适当的梯度和层次,没有形成有效的活动链。从学生层面来看,这样的活动割裂了他们的认知、思维、能力和情感体系,不利于全面深度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如何科学有效地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
      《新课标》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定义为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概念表明学生要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为完成解决问题这一显性目标而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以及迁移创新等语言学习活动,最终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主题语境,整合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以内容、语言和思维三大支点帮助学生综合学习文本。同时设计基于文本、深入文本和超越文本的这三个梯度的语言学习活动链,在语篇学习的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首要培养目标和显性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体活动的价值。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以上對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解读,笔者结合苏州市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联盟2021春季课例展示研讨活动中的一节创新实验课——“Eating in China”的教学,谈谈如何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遵循综合而有侧重的原则,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三个步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解读文本和学生,确定教学目标
      在解读文本和学生时,笔者充分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该文本的主题语境是什么?2.作为一个单元的Extended reading部分,该文本与所在单元其他板块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3.该文本的内容是什么?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5. 该文本有什么写作特色?6.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什么?7.学生可以从该文本中获取什么知识,发展什么能力?
      1.解读文本。“Eating in China”这一文本出现在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Food matters”的“Extended reading”板块。该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中的“饮食文化”。饮食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熟悉的话题。在该文本之前,学生探究了治愈系食物和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对食物的定义、特点和功效有了一定的了解。
      “Eating in China”这一文本由三篇相对独立的博客日志构成。一位国外的美食博主将自己在中国享用美食的经历以文字配图片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分别介绍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三大美食:四川火锅、南京盐水鸭和粤式点心,让读者了解到这些美食的特色(包括色、香、味)、受欢迎程度以及历史来源。文字虽简单易懂,但又极具表现力,使美食跃然纸上,令读者垂涎三尺,又不禁感慨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这三篇博客日志是由博主的美食之路为主线串联起来的。在语篇结构上,都分为描述特色、介绍历史以及分享自己体验这三个部分。在语言方面,形容词的准确使用以及对食客享受美食时的状态的刻画,生动描述了美食的特色。运用表示时间的连接词,博主清晰地介绍了美食的历史渊源。在价值取向上,三种地域特色美食及其历史背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华美食的魅力,充满了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
      2.解读学生。“一日三餐”是高中学生除学习以外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文本中所涉及的三大美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只要充分利用图片和单词表,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不是难题。而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有效地用英语讲述中华美食,则是学生可以通过此文本学习到的新知识。
      3.设定学习目标。结合对文本和学生的分析,笔者认为文本中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及其写作特色值得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理解和掌握,并最终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因此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1.通过阅读文本,概括三种美食的特征并感知其文化内涵;2.通过阅读文本,探究作者在介绍美食时所使用的写作技巧;3.使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向外教介绍一道苏州特色美食。这三个学习目标以“美食”为主线,从学习理解文本内容和语言技巧,到内化知识技能,最后迁移至创作文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旨在引领学生综合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2022042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