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59 点击:

      摘 要: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本文立足于民办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以《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2版)》教材为例,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将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对课程思政融入民办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民办院校
      作者简介:肖芳芳(1990-),女,湖南邵阳人,三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区域与国别研究。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仅仅依靠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是教书育人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覆盖全校学生,教学周期长,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多涉及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及价值观,非常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其树立文化自信,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文秋芳教授指出,外语课程思政要“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大学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还应注重培养其全球视野、多元文化包容性和人文情怀。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即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充分挖掘教材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智教人,以德育人,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具有职业胜任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二、教学实践
      为了探索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路径,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笔者在所教的大二班级进行了教学实践,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探索。本次教学实践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均为教师和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任务。
      (一)课前
      在新学期开始前,笔者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包含传统服饰、食物、手工艺、书法、戏剧、中药、节日、民俗等,并将以上几个方面作为学生课堂小组汇报活动的主题。在新学期第一课,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每个小组抽签领取上述不同主题的小组汇报任务。每次課的前10分钟有一个小组对所负责的主题进行汇报,并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此举的目的是加深教师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元素的能力。
      除了每周例行的小组汇报任务之外,笔者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每次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索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时事热点,并将各自获取的信息和观点在微信群中用英语进行分享和交流。笔者也充分参与到学生的在线讨论中,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并适时发表个人观点,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该任务一方面让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热点和国家大事的习惯,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中
      课堂教学以课文为载体,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训练、文章文体特征分析,第二部分为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由于文章作者多为英国或美国人,文章多传递西方价值观,,因此在第二部分,通常会设置讨论和对比环节,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或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在全球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辅以具体历史事例,突出中华文明的优越之处,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例如,《新时代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2版)》第一册第四单元 “China and the World”(中国与世界)的课文“Shame to Have Shame”(耻于羞耻)出自知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之手,讲述了作者少年时在自我身份认同危机阶段以华裔身份和中国文化为耻的一件小事。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首先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文体特征,对英语记叙文的写作要点进行了总结。其次,对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点进行了讲解和拓展练习。在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理解部分,除了文本细节内容理解外,由于课文中出现了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冲突,课堂上让学生对典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冲突,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作家谭恩美的生活背景、华裔群体在美国的生存图鉴等历史背景、19世纪末至21世纪好莱坞电影中呈现的中国形象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人在他乡经历的艰辛和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鼓励学生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积极发表个人看法。
      (三)课后
      课后,以读写为抓手,通过线上平台,进一步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在上述第四单元的课堂教学结束后,通过雨课堂给学生布置线上读写任务。该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师发布的文章 “Reawakening Past Glories: The Ancient Silk Road”(再现辉煌:古代丝绸之路),完成阅读理解练习,然后以 “China's role in the world”(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为主题进行书面写作。通过阅读,学生不但能积累有关丝绸之路及其意义的表达,训练阅读技巧,还能认识到古代丝绸之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写作,学生能进一步反思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形成批判性思维,批判地评价网络上关于中国的各种论断,并将课堂输入的语言知识与观点以书面形式输出。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尤其是对写作部分进行文字反馈,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或互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20606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