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增加“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活动课、在活动时间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教学要求势在必行,同时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活动课;自主参与
数学活动课和以往数学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活动课是通过教师的各种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到知识,且活动课的课堂气氛是轻松的。
一、吃透教材,找准关联点
首先,教师要明确一点,活动课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活动,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活动课首先给教师设置的一个任务就是:了解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教师只有做到对教材熟练、透彻的掌握,才能明确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带来有既有想象空间、灵活机动,,又能落到实际、比较“接地气”的活动课程体验。
例如,在即将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时,笔者把学生带到了学校图书馆,让学生试着将图书馆B区所有书籍按照种类、层数、新旧程度等统计出来,列个表格,或者通过自己的方法展现出来。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很多学生的数据重复了,还有学生抓耳挠腮做不出来。笔者在图书馆里讲解了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并教给学生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而后,又让学生做了一遍,这下学生思路清晰,方法得当,且通过之后的亲身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学生自主参与,事半功倍
教学课堂大部分时间的“主角”是教师,而活动课上,教师应该退位让贤,把“主角”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体验,发散智慧,收获成果。有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课,才是“活”了的活动课,才能距离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目标更进一步。这一点,可以和笔者上述第一点相融合。
三、点燃活动课的气氛
数学的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埋头在大量的数字、运算中。在快乐刺激的小活动、小竞赛、小互动中,学生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而这要靠教师营造课堂气氛,设置好玩的小游戏。数学活动课能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经常设置一些快速计算竞赛、比比谁更大、抢救小鱼等游戏,来点燃活动课的气氛。
总之,在活动课上,除了巩固课本知识,学生还能积累生活知识,锻炼数学思维,增强应用意识。所以说活动课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探索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叶季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相关推荐
[莫沉] 初提体育教师素质基位
[吴占春] 福建莆田中小学课间操的创新研究
[黄素梅]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张家成] 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邱敏] 关于小学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
[刘贝超]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赵爽] 小学语文中经典诗词教学问题研究
[王玉荣]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康丽丹] 小学科技活动课教学问题研究
[周文国] 浅析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教学策略问题
[陶慧敏]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樊雅琴]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刘建兰]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
[杨文华]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王宝华]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