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592 点击:

      摘 要:读后续写作为新兴的写作题型,融文本、思维与语言为一体,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独特优势。本文结合案例阐述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即运用问题链培养逻辑性思维,开展角色扮演或思维导图绘制活动培养创新性思维,组织写后评价或开放性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思维品质;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卢艺,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
      一、引言
      思维品质是个体在思维活动方面的能力与智力表现,其本质是思维的个性特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把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定义其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新课标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观点,具备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葛炳芳认为,“学思结合”是当今教育界的共识,思维、语言和内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应把思维品质培养贯穿于各教学阶段。
      纵观高考发展趋势,英语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辨素养的考查,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读后续写题型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读与写的紧密结合,读后续写将语言输入与输出整合于同一语境,对“学思结合”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解题时需运用多项高阶思维,如批判思考、解读文本、构思情节,从而保证有效输出。因此,合理的读后续写教学设计对于思维品质培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本文以2021年高考全国I卷的读后续写题“A Mother's Day Surprise”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读后续写教学设计,助力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文章主题为“人与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主题意义是体验劳动及学会感恩。具体内容是母亲节来临之际,一对双胞胎计划为母亲做早餐,然而进展并不顺利,厨房变得一片狼藉,弟弟被烫伤。续写部分应为姐弟化解危机,给母亲献上惊喜。
      (一)设置问题链助力文本解读,提升逻辑性思维
      在思维活动中,逻辑性思维是进行语言分析与理解必不可少的能力,涉及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和抽象概括等。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教师应在写前阶段设置问题链指引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為读后培养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做好铺垫。鉴于教学设计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设计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更高阶层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先对文本脉络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以探究主旨,然后对语篇信息进行捕捉、加工和转化,以培养其分析、归纳和建构等逻辑性思维。
      1.提炼主旨大意,发展抽象概括思维。在深度剖析情节前,教师应布置较低阶的思维活动以激发学生思维,再逐步过渡到对思维要求更高的问题。不同于传统段落式阅读的问题设计,,续写前的问题应强调文章的整体性,围绕文本主题,从基本要素和主旨大意等角度设问。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运用思维策略梳理和整合文本内容,提升逻辑性思维。
      【教学片段】
      Q1:What are the settings and the “surprise”?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Q2:How was their preparation going?
      Q3:Why did they fail at first?
      Q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设计意图】
      问题1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基本要素,从宏观上把握主线。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让学生抽象概括文章的情节发展。学生无法直接从原文中获取答案,需回溯文本进行整合,这种由整合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就是逻辑性思维的过程。问题3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深度,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在分析后提炼答案。问题4锻炼学生总结主旨大意的归纳能力。
      2.挖掘行文线索,培养推理判断思维。良好的逻辑性思维的表现是:在表达时能抓住关键点,所谈论内容前后存在关联性且有论据支撑,所得结论顺理成章。因此,指导学生分析和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理据及逻辑关系,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提炼主旨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在逻辑展开推理和判断,包括对角色品质和暗线的分析。学生调动逻辑性思维,寻找语篇背后的情感态度和写作目的,构建新的知识关联,获得对语篇意义的深层理解。
      【教学片段】
      Q1:How do the twins'feelings change?
      Q2:What qualities can you find in the twins?
      Q3:What might the “surprise” symbolize?
      Q4: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Q5:Why does the author share the story?
      Q6:Will the twins succeed in the end?
      【设计意图】
      文章包含两条线索,明线是情节推进,暗线是双胞胎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体现了文本逻辑和内在层次。理清文章脉络是思维训练的初级阶段,找出暗线涉及更高阶的思维能力。在问题1的基础上,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对于学生较简单的回答,教师应继续追问:“Can you find some words or phrases to prove it?”若学生的表述缺乏逻辑性,教师可借此讲授逻辑思维方法,带领其寻找论据支撑观点。挖掘线索后,问题3指引学生继续思考文章的主题意义。教师进而提出问题4和5,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经验,推测原文作者写作目的,为续写部分的情节构思打下基础。学生的续写之所以出现天马行空的描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忽视了文本或续写段首句提供的线索,导致后续情节不连贯。教师可设计问题6,培养学生搜集线索和合理预测的习惯。

    2022061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