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86 点击:

      摘 要: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方式,也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途径。由于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所以高中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本文借鉴了思维型课堂教学思路,按照“导入、过程、反思、迁移”四个基本环节,依托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Living Legends”一文,设计旨在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思维型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阅读思维型课堂
      作者简介:吴永芳(1998-),女,广西钦州人,闽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英语教学。
      一、引言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的过程”。阅读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有效途径,“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不断地对输入的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内化。本质上,阅读过程是一种思维过程,阅读的关键能力是思维”,“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充满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而且能多维度地培养学生不同层级的思维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阵地,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于是许多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开始探索落实思维品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何将思维品质的培养真正渗透到阅读课堂中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前许多教师都已具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识,但是设计的教学环节往往偏重形式,缺乏深度挖掘和系统化的训练,淡化了语言学习的思维过程”。 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定义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需要考虑思维的层次性,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在阅读课堂层层深入,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目标。本文借鉴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及思路,按照“导入、过程、反思、迁移”四个基本环节,依据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Living Legends”一文,设计了旨在培养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思维型课堂。
      二、思维型课堂概述
      林崇德、胡卫平基于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提出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原理: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此外,针对以上四个基本原理,还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应用迁移。本文尝试将思维型课堂的四个基本环节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阅读思维型课堂。
      教学导入就是指在阅读课堂的导入环节,基于学生已有背景知识导入本单元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进一步使其产生认知冲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冲突是指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认知冲突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原始动力。教学过程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或者学生之间的互动,推动思维向前发展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反思学习方法和经验,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应用迁移是指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并且能够对其进行迁移和创新。基于以上理论和思路,本文设计了阅读思维型课堂的教学过程:巧用课堂导入,激活学生思维;把握文章内容,思维由浅入深;注重学生探究,培养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迁移,发展创新思维。
      三、阅读思维型课堂实践
      在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甄选,所选取的阅读材料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和创新空间,并且难度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在确定好材料后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语篇研读。对语篇的研读可以从What(文章的内容)、Why(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How(作者是怎样通过写作表达他的思想意图)这三个问题入手。本文依托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的“Living Legends”一文,设计了阅读思维型课堂。
      (一)文本解讀
      本单元话题是“Sports And Fitness”,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Living Legends”一文,主要讲述的是郎平和乔丹的运动生涯。作者之所以把他们两人称为“体育界的活传奇”,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符合两个标准:在他们的领域处于顶尖地位、为人们树立了好榜样,还因为他们身上所传达出来的体育精神值得人们赞扬和学习。全文结构清晰,,第一段讲明了成为living legends的标准,之后分别阐述郎平和乔丹的经历和成就。作者通过对郎平和乔丹重要人生经历、事件和选择的描写,使读者逐步领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具体教学步骤
      1.巧用课堂导入,激活学生思维。导入是一堂课的预热环节,导入的目的在于顺利开启本节课的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可适当抛出能够令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其对话题产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顺利导入本单元话题。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使学生对话题的思考逐步深入,促进其认知冲突的产生,从而提高其思维活跃度和课堂参与度。
      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展示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和相关图片,询问学生冬奥会的比赛情况,与学生进行free talk。随后教师播放冬奥会的比赛视频,询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sports can bring us?” “Why do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ttach so much importance to the Olympic Games?” 以上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们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追问:“What kind of athlete do you think should be called a legend? Why?”借助以上问题,教师顺利地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与单元主题相关联,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导入本文话题。教师在提问之后要注意适当追问,适当的追问可以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看待问题时具有更广阔的视角。不停地追问Why是期望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图以及观点,与此同时能够找到合理、充分的论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20220725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