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中考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英语考试改革是顺应英语教学发展的应有之举,为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人机对话考试方式,对英语教师如何利用课前3分钟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素养提升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前3分钟;人机对话;教学活动;英语素养
作者简介:任玫卿, 兰州市第十九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2021年起,兰州市中考英语的考试方式和考题结构发生了调整,增加了口语考试,将听力测试从笔试中分离出来,口语与听力测试应用人机对话的考试方式。这样的考试形式不仅仅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更侧重于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考查。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前3分钟的阅读分享、口头问答互动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度,这也是目前听说教考系统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评价的核心侧重点。本研究中的课前3分钟,具体指预备铃响课堂教学开始前的3分钟,不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本案例研究对象是七、八年级学生,采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单元话题,,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系统和语用能力,可以适当调整。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教学参与面,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灵活度;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听说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笔者希望通过个人教学尝试及反思,探索出更多适合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
一、背景及意义
2021年起兰州市中考进行改革,英语总分120分,其中包含30分的听力和口语测试分值,其余90分为卷面笔试分值。英语加试听力与口语,实行人机对话的考试方式。采用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同时有能力和意识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实行听力、口语人机测试,对于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教师要从七年级起,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重要教学任务,将其融为课程设计中。
仔细阅读中考改革方案后,我们很清晰地感知到,中考命题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中考命题对课程教学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无论是笔试还是听力、口语考查,其核心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的,设计各类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个主题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提高听、说、读的能力。学生要立足于中考考查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互动,将练习内容及时与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化串联,达到语用内化的目的。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口语能力,如何运用单元主题、核心结构提升学生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笔者试图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将语言运用融入生活,使学生掌握中考英语的答题技巧,培养他们应对中考英语改革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养。
二、研究目标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兰州市中考改革方案为指导,探索并设计适应新中考形势下,符合人机对话考试要求的课前3分钟教学活动。本研究主要针对阅读材料分享活动、口头互动问答活动等,也涵盖了课后学生所进行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活动。
通过实施课前材料准备、课堂活动呈现、课后评价反思,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引导,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和能力。针对口语练习,很多学生借助App进行配音练习,例如趣配音、一起作业、流利说、配音秀、每日英语听力等不同层次的语音练习App。
通过教学活动的尝试和教学科研的积累反思,促进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更新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研究内容
1.明确中考英语考试改革要求,了解考查学生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和方式。具体来说,学生要明确每一题考查的知识点和答题要求。不仅要听得懂基本句意,推测出问题中包含的情感和对话应答语,还要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答题思路、清晰有效地传达个人对于选项、材料和文本的理解。
2.师生如何进行好课前3分钟教学活动的设计、操作、实施评价、反思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改进。目前,针对七年级学生,主要依据课本单元主题设计课前3分钟教学活动,紧扣课本知识内容;针对八年级学生可适当拓展课外内容,活动设计可根据学生学情及所选材料进行适度调整。
3.如何引导学生大范围、深层次地参与活动,并通过教学研究提高个人英语能力,具备应对中考英语改革的能力。“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始终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不二法则,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每一次课前3分钟教学活动,都要紧扣单元主题来设计,从而顺利推进完成;与此同时,也要及时进行双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总结和反馈,以期得到最佳教学实效,促进下一次活动实施,最终形成恒定良性的听说教学模式。
4.如何对个人教学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总结,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和报告,并长期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1.针对目前已有的教学尝试和积累的活动经验,整理思路,进一步明确研究内容,细化实施策略。将个人思路整理成框架,逐步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来实施。
2.设置学生课后阅读及朗读任务、口语互动问题任务单。以学期为单位,划分每周需要完成任务的学生人数,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
在阅读分享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课前先行选择难度适宜、适用于听说训练的阅读材料,然后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处理(包括生词释义、重点句型、前后文关系梳理、文章概况、表达形式等)。课外3分钟呈现的内容和形式会因人而異。在口头互动问题中,首先确定主题及问题数量和层次,然后设计互动对象和方式细节等。在任务设置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把控,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将自己的设计思路、活动成果展现出来。3分钟内,他们分享的阅读材料取自不同教材、电影、英语学习类App、课外阅读书目、其他教育机构自选教材等,来源丰富,涵盖了科技、历史、文学、时事热点等跨学科知识,不仅对分享的学生有利,也有利于全体学生汲取各类知识,激发大家学习探究的动力。
202209242108
相关推荐
[刘小燕] 谈城镇供水企业如何利用档案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赵子菲] 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谢开芬 王友智]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尹娟] 编研工作与设备档案开发利用
[王蓓蓓] 信息文明对档案利用工作的影响
[赵翊新 吴佳林 张] 档案网站的档案休闲利用服务
[傅碧芳] 网络和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利用
[陈诗敏 赖水芬] 桂林市初中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夏明] 利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平面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效果
[米晓霞] 关于档案价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刘洁] 电力企业档案编研利用的探讨
[方钢] 浅谈如何提高过刊的利用率
[汤静怡] 浅议如何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
[梁菁] 关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思考
[薛光] 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民族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