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tougao@xiaoyuanyingyu.com
  • 时间:2022-10-31 来源:校园英语杂志社

      摘 要:在当今时代不断进步以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倾向日益清晰的背景下,小学英语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已经成为英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首先简述了相关概念,其次说明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需求,最后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可行性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策略
      在全球化语境下,英语教育任务发生了重大转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目标,在小学这个英语教学的初始时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象。基于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促使学生重视语言隐藏的人文科学,获得文化知识、吸取文化精华,帮助学生成长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跨文化交际
      爱德华·霍尔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中首次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进行定义。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自出现之日就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和语言学学者的重视。通俗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在文化上的互动,可表现为个体、民族以及国家间的交流。具体到小学英语学习活动中,跨文化交际是指母语为汉语的小学生运用英语同中外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的活动。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
      1979年,HanveyR. G.发展出一个含有四个层面的跨文化意识理论:第一层为表面文化现象感知,这一阶段测试者普遍感觉到有某种异样;第二层为与本国文化背道而驰或者反差较大的文化现象感知,此阶段测试者普遍觉得与其文化相冲突;第三层为经过客观研判得出文化感知,本阶段测试者普遍认为这些文化现象可被接受;第四层为在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下理解文化现象,经常被称作“移情”,这一阶段,测试者能在对方文化语境中,进行考虑并剖析,这是跨文化意识的至高点。以此为鉴,Hanvey R. G.强调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我们不但要了解,而且还要欣赏和领会它的独特,从而表明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的必要性。Milton Bennett所描述的跨文化交際意识就是现实世界在面对文化差异所产生的适应力,而这一调整能力在不断地进步与迁移。作者同时指出,通过学习、培训和发展,可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意识。结合了专家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界定,确定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认识准则与控制方式。小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能够改变对环境的理解,再积极依据目的语语言文化进行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调整,从而顺利实现中西文化交流。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提出,重视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21世纪,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继续增长。中国是一个负责在的大国,先后推动了一系列国家战略。在这种情况下,语言教学不再仅仅关注西方文化知识的取得,而强调“跨”文化交流。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应该承担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中外文化差异,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树立国际意识,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传播者。
      二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再次,从教师层面来讲,要想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工作。因此,本文以“如何增强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为主题展开研究。就当前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现状而言,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层次急需提升。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使核心素养的孕育工作能够奏效,以适应新课改改革潮流。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一)以英语课本为基础,全面探索文化内涵
      由于各国文化不同、地理条件差异以及民族信仰千差万别,所以英语单词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学生只有了解了各国的文化背景,才能够明确理解英语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在与他人的讨论中避免产生歧义和尴尬。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立足于英语教材,让学生对文化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拓展英语教材内容,扩大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向学生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讲“Happy NewYear”这个短语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询问学生“春节期间我们会吃什么?”,让学生随意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将教材知识讲清楚,并结合生活实际,把所学到的词汇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西方国家的节日中汲取灵感: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圣诞节是西方各国最为看重的;在我国,过春节会张灯结彩,放鞭炮,合家欢聚;过圣诞节时,西方各国的家庭会举办party,许多人跳舞唱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庆祝方式会有所不同。通过教师细心描述,小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多方位、立体的认识,促进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提高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除了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外,小学生还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如英语俚语和行为差异,以了解和对比学习中西方文化。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时,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融于课堂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学习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以加深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其语用能力。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有一定差异,如果不注意区分,就容易混淆而产生错误,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通常在词汇教学中,学生需要注意意义上的差异,从而使他们能够自如展开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意识应渗透于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

    2022103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