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56 点击:
  摘 要:本文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出发,分析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对高职英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木莉娜,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2019 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有力推动了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只有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当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课程思政要以各类课程为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在全球經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当代大学生接触网络、西方文化较多,对于西方流行元素特别敏感。面对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很有必要,将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可行性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校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人数比较多、学分高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拥有广阔的育人平台。因此在该平台上进行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合理的课程结构和严谨的教学大纲前提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将对各专业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有其特殊性和内在包容性,作为一门集语言、文化、思维教育为一体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还要帮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拓展国际视野、具备世界眼光、理解西方文明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以及西方价值观。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课程还肩负着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的重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立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西方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传播中国文化,向世界介绍持续发展的中国,通过沟通和融合向国际受众呈现一个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国。
  三、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开展现状分析
  (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尚未养成
  高职院校招生渠道多元化,因此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学生没有经历高考,或者高考成绩不佳。笔者在5个授课班级发放1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9份。问卷结果显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高考分数在90到112分数段的人数仅为11人,占6.51%,大部分学生处于40到90这一分数段,占比64.5%,40分以下的占比18.93%,有10.06%的学生没有参加英语高考。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不仅要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还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当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由于英语基础不牢固,很多学生从中学阶段就对英语学习充满排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没有养成固定的、合理的学习习惯,加上欠缺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痛苦不堪,谈“英语”色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仅仅局限于每周的几节英语课,学习地点就是教室,离开了英语课堂,几乎不会有自学英语的想法。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功利而单纯,就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和等级考试,并没有将英语学习与文化教育连接起来。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习惯采用“快餐模式”,更容易接受手机、网络传递的“碎片化”信息。
  (二)学生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充满期待
  学生经历了多年的以考试为导向的英语学习之后,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期盼也有要求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欣赏英语电影和歌曲和各类英语视频来提高听说能力,对于通过阅读英语书籍、报刊杂志提升词汇量和阅读水平比较热衷。而对于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接受通过英语学习App或在线学习平台学习英语,对于课前自主学习+课堂面授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也不排斥,渴望授课教师能够提供多媒体及各类网络资源来学习英语,也期待能在有讨论、小组活动、情景表演、演讲等课堂环境中进行英语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教学调整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三)学生和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课程思政为何物,而对于课堂学习中老师设计的思政话题,通常不太关心,特别是对于教学中单纯说教的生硬的课程思政模式颇为反感,并没有体会到上课过程中适时进行思政教育对于学习或者对于个人成长、综合素质培养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刻意遵循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找一堆爱国人士的事迹让学生阅读,或者找一些古诗让学生翻译,每节课都将口号讲上几遍。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的课程思政,而且为了完成任务,割裂了课堂讲授的完整性和趣味性,甚至生搬硬套,呆板固化。
  (四)教材中缺少中国元素
  目前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当中多选取一些原汁原味的西方文章,而这些文章大多宣传或者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人文以及价值观念,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这样只有西方文化的输入,而没有中国文化的渗透,不利于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也不能使学生有效地传播中国声音。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高职英语课程肩负着增进学生文化自信的义务和责任,只有通过典型案例的补充学习,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中国故事,坚持中国道路,笃行中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