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414 点击: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改革,已经是国家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点。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要在形成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而“灵动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灵动课堂;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刘梦姣,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灵动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编号:C-c/2020/02/01的研究成果。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 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方式,王蔷教授曾指明是 “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而“灵动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一种激发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活动,通过教与学唤醒灵动的生命意识,培养灵动的思维特性,塑造灵气跃动的性格品质,具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课堂要充满灵性,即是学生层面有精神、有活动、不呆滞、反应敏捷等;二是课堂要充满动感,即教师层面有动的教学效果,教师注重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等的动态生成。可见,灵动课堂的构建无疑能帮助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要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开展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扎实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高语言能力
  灵动活泼的语言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树立自信心,发展语言能力。笔者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打造活动式的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 “活”起来,使学生快乐获取知识,轻松发展语言能力。
  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7“At Weekends”的内容为Mike和Su Hai两人相互交流彼此在周末经常做的一些活动,主要语言项目是often、usually、sometimes、always四个频率副词以及句型“What do/does do at weekends?”。学生阅读文本后,教师增设了一个人物——Mike的爷爷,并借助Mike和爷爷之间的新对话,将文本的阅读情境延伸至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即Mike与他的爷爷讨论自己以及朋友在周末进行了哪些活动。教师出示了一段微信聊天的内容,让学生听该语段的内容并就此进行讨论。以下为对话内容:
  Grandfather: Hi, Mike. 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Grandfather: What does Helen do at weekends?
  Mike: She often watches TV at weekends.
  Grandfather: What do your friends do at weekends?
  Mike: Su Hai usually goes to the supermarket and Helen always chats with her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教師相机引导学生:You can also tell Mike's grandfather about your friends. 学生依据阅读过程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能进行准确、连贯地表达:... is my friend. He often… 此时教师利用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ike's grandfather’s weekends? How can you ask him about his weekends?”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询问: 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同时,课件呈现一些活动类的图片,学生据此进行描述: Maybe he often goes fishing. He usually reads newspapers...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延续了文本的语境,将对话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和知识迁移创造平台。学生有效地迁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至实际生活中,在新的语境中内化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序、灵活和多元的表达。“仅读懂文本不足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知识只有与相关的语言环境相融合,才能促使学生将知识迁移至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并学会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赖朝晖,2013)。阅读之后的知识迁移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从书本到实际生活的迁移,实现知识和语言的双向反馈。
  二、巧妙设置问题,培养思维品质
  灵动课堂,动态生成,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学生的解读是个性的,学生的认知是灵动的。教师需要研读教材,通过设置有层次性、系统性的启发性问题层层推动课堂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文本知识,延伸文本内涵,发展思维能力。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的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在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笔者在执教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 Story time”课时的时候,在引导学生创编吸人眼球的“澳大利亚广告语”时,教师先通过提问,让学生熟悉文本结构:T: Would you like to make an advertisement about Australia?  But how to do? S: We can say more interesting things in Australia. T: Good idea.教师用相机出示语言表达的支架:“You will fin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Australia. You will love …, because … You will like …, because…”T: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advertisement? S: No. T: Read the texts to find more ideas.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文本,关注文本中介绍澳大利亚的语言结构。经过反思对比,学生有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再增加一个开头“Beginning”:Australia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有的同学则认为可以增加一个结尾“Ending”。在这一学习环节,学生能以文本结构为基础,自我建构“广告词”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