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8210 点击:
  摘要:“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如何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下高效学习,是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学习板块之一,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是引导小学生内化数学知识、迁移运用数学知识的主要构成,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减负增效理念的有效模块。文章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思考进行研究,目的是分析当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调整活动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推动作用。本次研究中,根据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综合与实践”板块——“制订旅游计划”,在教学活动中分析现存问题。之后以现存问题为视角,进一步提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优化思路,形成更丰富、高效的“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最后,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的实施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优化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0-0086-06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应当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要求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之后,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框架式的知识储备;能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内容;能够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关于这一点,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就可以体现出来,其表明“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利用“综合与实践”为学生搭建探索数学、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
  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现状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优化设计“综合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制订旅游计划”板块内容进行研究,确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让学生合理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与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制订旅游方案、调整旅游费用预算。之后,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明确实践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对制订旅游计划任务产生好奇心,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对“综合与实践”的开发不够深入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优化设计课程导入,采用大屏幕播放不同的旅游景点视频,搭建生活化情境,并且让学生思考:“大家喜欢旅游吗?以往去过哪些地方呢?在旅游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一名学生回答:“我们去旅游之前,会先了解这些地方的位置。爸爸妈妈会确定去旅游的路线,准备旅游地区的房间,还会准备相应额度的钱。”教师趁机提出制订旅游方案的要求:“为了我们有一个愉快的小学毕业旅行,我们必须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其实,旅游中的很多细节都与数学有关,请大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一个旅游方案吧!”教师这样设计,目的是以课程导入自然地引出本节课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思考。按照预期设计,这一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很自然地提出费用、旅游线路等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旅游细节,之后学生可以直接获取与分析旅游计划的有关信息。
  但是,教师全过程中只是强调了“根据信息制订旅游计划”,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小芳一家人的旅游计划进行思考,并且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自己制订旅游计划。这样的教学思路,虽然提到了生活问题,但是不够深入和具体,且学生们自主制订计划的操作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计算、制订计划这一环节难以展开探索,从而出现溜号、敷衍了事的情况。这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综合与实践”这一板块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深入开发出这个板块内的活动元素和探索空间,没有真正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从而导致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实践操作流于形式。
  (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不足
  完成课程导入之后,教师直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分析。课堂上,教师利用大屏幕给学生展示教材内的旅游信息,提出问题:“图示信息就是小芳和父母准备出游的情况,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呢?”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教材内的信息一一提取出来。学生纷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时间、交通方式、所产生的费用这些角度入手,提取基本信息。经过研究,学生得出结论:“时间与交通方式的信息很好获取,但是费用的信息涉及不同的时间段和票价,十分复杂。”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利用:“请大家观看教材内的票价费用情况,根据你的经验,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交通路线方案,并且计算这个方案的费用。”教师这样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并且整合已经获取的信息,开始计算。按照教学预期,学生应当经过计算选择最节省的交通方式,提出最优化的交通线路搭配方案。
  但是,无论是教师最初提出的问题,还是之后提出的“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利用”的引导,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受。纵观这段教学活动,可以发现: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没有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比如:在“展示教材内的旅游信息”这一环节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展示视频内容,并且直接说出了“图示信息就是小芳和父母准备出游的情况”。这就等同于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中,需要利用数学计算方法解决旅游的问题。”教师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情况,从而进行探索,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形成丰富的探索体验,才能够得到数学思维、迁移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三)对课堂趣味元素的运用不足
  根据本节课课堂中教师提出的教学模式,分析课堂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课程导入环节,还是在分析信息、制订旅游计划这两个环节,教师全程利用教材内的素材开展教学。比如:在“制订方案”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上一环节的思路,繼续收集信息,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制订方案。教师表示:“请按照小芳一家人制订旅游计划的思路,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旅游地点,了解并且收集有关信息,制订出你的家庭旅游方案。”此时学生纷纷按照教师的要求制订“旅游计划卡片”,并且在卡片中标记出旅游的地点、时间、人数和基本交通路线选择。一些学生还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查找有关航班、高铁、普快(硬座、硬卧)、城际大巴、游轮等不同交通方式在不同时间段的价格。教师这样教学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教材素材完成旅游计划的制订,让学生形成对“制订旅游计划的内在原理”的理解,了解制订旅游计划时应当考虑的各项因素,从而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