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何有效、高效地进行小组合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性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呢?下面我就课改中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组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一言堂”的现象,而“学困生”只是作为旁听者,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如何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关系呢?拥有多位优秀的小组长是小组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小组长。结合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我把那些责任心强、大胆自信、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人选,让其带领、组织组内同学一起投入到学习中去。然后我再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性别等因素,混合分成6--7人一组,例如,在我们班里的分组中,我采用:一名优等生,两名中上等学生,两名中下等学生,一名学困生。让每个组的实力尽量均衡,整体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这样组与组之间才能具有同样的竟争力。
2 如何选择合作问题
数学中的知识,不是任何知识点都可以进行合作或者是有必要合作的。合作学习的知识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开放性,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靠一个人的能力完成有些困难,必须通过大家共同的思考、交流才能解决的问题。
在合作之前,首先要帮助各组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与任务,使学生明确应当解决哪些问题。同时也应注意通过一定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例如在学习“分数连加、加减混合运算”时,通过一系列分数的运算,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测得的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发现不管圆的大小是多少,周长和直径两者之间的具有一定的关系,从而得出圆周率的值:学习“2、3、5倍数的特征时”时,2和5倍数的特征通过比较,合作很容易得出结论。而在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让学生通过3的倍数来找,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它不像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样显而易见,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同学们从各位上的数字来找规律。
3 注重师生互动
每一次合作学习,要切实使学习任务具有合作性,让学生们有强烈地感觉“我需要同别人合作”。明确学习任务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努力培养学生倾听、合作的技能。在学生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很注意学生的汇报顺序。要尽量先鼓励学习接受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的学生先发表意见,再让其他的同学做补充,最后一般让小组长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使各类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技能。为了鼓励一些学困生发言,我按综合能力给学生编好号,小组长作为一号,依此类推,学困生一般都是6号。一号同学发方正确加1分,而学困生发言正确、流畅,加6分。这样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敢发言,爱发言。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一直参与他们的学习过程,与他们共同分担问题、及时发现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对能够提出问题的孩子也要给予极大地肯定。表扬他的爱动脑、敢发言的精神。
4 给学生合作留出足够的时间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正常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个人在智能强项和弱项中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小组合作探究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因为小组探究学习是独立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如果问题一出来就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做法只会使小组合作变成优等生表演的舞台,使后进生处于从属的地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有时他们的思路跟不上。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小组合作探究失去兴趣。使课堂效益大打折扣。所以,在小组成员讨论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把想法都记录下来再进行讨论,这样既有时间让每一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有时间让他们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互相依赖,取长补短,养成团结协作精神。
5 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要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评价时,对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三个方面对小组进行评价。每个方面分为优秀(三颗星)、良好(两颗星)、一般(三颗星)三个等级。如果有的小组在课堂上活动表现不积极,将给小组扣除一颗星。每个学期末,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组长,优秀组员,给予奖励。通过采取这样的评价,这样可以让优秀组员在小组内树立榜样,优秀小组在班里树立榜样,激发组内和组间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小组活动中,也要注重语言的评价,多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我深入每个合作小组,进行观察和指导,倾听他们的讨论,了解合作的动向。在合作的过程中,哪个小组分工合理,哪个小组长会组织大家进行合作,哪个小组效率高,在总结交流时一定要给予积极、公正的评价。比如,我常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大家看,第X小组也讨论出了正确的结果,虽然他们并不是第一个完成的,但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汇报完整。像他们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这样使每位同学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6 注意同学之间的评价
同学之间进行互评,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手段。每节课后,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这节课哪位同学表现最好,让学生自己能发现其他人的闪光点和自己身上的不足,促进他们学会自我反省,这样更好地让自己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组活动穿插在以上教学中的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与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变更,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营造一种快乐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让掌握速度快的同学去带动稍慢的同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效果好起来!但是如果不注意合理运用,那它只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导演”——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把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准备,,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以发展。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
相关推荐
[韩汐屿] 浅谈新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何静]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冯铁勇] 线性代数知识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分析
[张春燕] 浅谈高职学生如何管理
[钱利] 浅谈多媒体介入初中美术设计课程
[于杨] 高职高专课堂上的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陈小娟] 基于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马炳] 中文课堂教育程式心理因素分析及操作策略
[黎凤萍] 浅谈技工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都芳] 浅谈卫生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文婕] 如何培养中职生化学课堂实践应用能力
[朱弦] 高三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
[刘学通] 新课程标准下优化课堂中注意的几点问题
[黄素梅]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杨绪燕] 高中数学教学体会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