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831 点击:
      作者简介:李奇(1974~),男,汉族,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福安市潭头中学,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是我国针对义务教育提出的重要教育改革策略,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双减”政策本质要求出发,对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对学生、学校和社会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既往研究和体育教学经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对比,明确几种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通过此次研究为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定指导和建议,促进“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106-06
      一、引言
      “双减”政策符合中国特色教育情景,符合我国本土教育发展及变革规律,是针对性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系统改革和教育体系重建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针对的是当下学生过大压力以及不合理负担问题,目的是打破中小学生天性释放束缚。体育活动属于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发展规律及特征组织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成长需求,使其更好地享受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双减”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能够为初中学校体育发展带来重要机遇,相关部门和学校应注意抓住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契机,探索新的发展空间。此次研究结合“双减”教育改革政策背景,深入探究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策略。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负担,教育部门从学生以及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需求考量,组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在初中课后延时服务当中体育活动属于学生倾向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体育运动比较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另一方面,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初中体育教学开展现状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认为自身身体素质一般或是较差,并不适合开展大运动量训练;有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尤其是田径运动项目兴趣明显不足;也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相较于文化课学习而言可有可无。小学阶段学生参与田径运动通常是出于自身兴趣,初中学生受到考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将注意力更多放在文化课学习当中。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初中生运动锻炼不足,体质较弱主要是由于运动兴趣不强,对运动锻炼的重视以及理解认知存在偏差。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合理应用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
      1. 案例分析
      研究对象:以初一年级排球课为例,通过实验法对比分析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应用前后学生的体质、垫球情况、体育兴趣及群体凝聚力。
      研究方法:选取学校初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各24名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1组和对照1组。其中对照1组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研究1组采用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实验为期两个月,每周开展两次排球实验课,在学校室外标准排球场开展。
      研究结果分析:如下表1和表2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质状况指标并无明显差异,且组内实验前后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这是由于身体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性过程,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垫球个数均较同组实验前明显增加,且研究组高出对照组(P<0.05),这表明传统教学和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均能够改善学生排球技能水平,但小群体教学模式改善效果更加显著;在体育积极兴趣方面,研究组实验后体育积极兴趣显著增加,对照组显著下降,实验后研究组学生的体育积极兴趣明显高出对照组(P<0.05),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群体凝聚力方面,研究组实验后群体凝聚力显著增加,对照组显著下降,实验后研究组学生的群体凝聚力明显高出对照组(P<0.05),表明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小组活动方式强化学生合作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理解力及强化力,而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讲授及展示方式,团队学习环境相对较差,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凝聚力。
      2. 总结与建议
      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竞争意识,采取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学生个性化心理特征。小群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彼此间以及教学小组间形成良性競争,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潜能的培养,并且更好地发挥群体优势。体育课堂中,教师会将每个教学小组综合表现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主要依据,整体团队荣誉受到学生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和个体压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知识和技能,通过互相帮助、优势与不足的有效互补,实现共同提升目的。另外,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主导,学生课堂参与度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受到影响,小群体教育模式使单一训练方法得到有效转变,课堂当中学生成为导演及艺术家,而教师主要扮演技术导师的角色。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要求显著提升,尤其是不同部门及社会成员的分工愈加明显,很多建设性工作是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提升。体育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配合小组开展学习及相关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及小组潜能。此类小组学习活动采取对抗式或是合作式,均有助于培养学生个人沟通技巧以及集体合作能力。
      基于此,对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提出以下建议:教师需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摒弃单纯关注学生体育考试成绩的理念,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不够熟悉,教师自身需要注意学习并掌握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将其顺利有效地应用到体育课堂当中。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和教材特征出发,规划设计学生学习节奏,并对不同层次小组及个人动作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要从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总结反馈,做好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但能力培养并非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因此教师需要持之以恒并不断丰富相关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