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111 点击:
  作者简介:毛慧静(1985~),女,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空港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摘 要:歷史解释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初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有两个难点,一是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和方法处于较低层次,历史知识积累不足,二是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少、价值观还不稳定形成。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解释能力,需要综合把握历史解释素养的概念内涵、生成逻辑及学生学情,在施教时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奠定条件、能力、态度等方面基础;第二,把握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层次,引导学生分层发展;第三,突出自主建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组织引导服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7-0132-04
  一、引言
  “历史解释”是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维度之一,是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是指学生以历史材料为依据,客观地认知、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历史解释素养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有几点:第一,小学阶段没有专设历史课程,初中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学习历史,他们对历史课程还没有形成系统认知,学什么、怎么学都不太明确,缺少清晰的历史学习思维。缺少系统的历史知识,不了解历史,也就没有足够解析历史的材料;第二,社会经验欠缺以及价值观不稳定。对历史进行评价要基于社会视角和价值观立场展开,社会经验和价值观,是评价历史的支点。否则,就会作出不正确的历史评价或解释。
  下面,笔者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发展进行探讨。
  二、条件准备
  学生发展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维度目标中最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条件不充分。所以,组织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做好几项准备工作——这几项准备工作与其他教学工作同时、交叉展开,不必单独作为前置环节。因为条件准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分层推进。
  (一)四种素养
  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目标之间是有关联的,相互支撑、互为条件。特别是历史解释,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这四个核心素养为支点,缺一都无法“站立”。
  唯物史观是进行客观历史解释的方法论。比如,评价曹操、刘备两个历史人物时,不少学生会给曹操以负面评价,而给予刘备正面评价——这显然并不客观,很大原因就是唯心思维左右了判断。他们因对《三国演义》比较熟悉,曹操相关词汇有“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则为“汉室正统”,再加上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的“加分”,使学生内心对历史人物有了主观喜恶。时空观念是进行历史解释的框架,对一个历史事件、节点的评价,需要依据其前后历史的演变以及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比如,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这个历史概念进行解释,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人民生活及社会情态的对照。史料实证是历史解释客观公正的保证,无法判断史料真假、缺少史料求证意识,很可能依据错误史料对历史作出错误判断;家国情怀是历史解释的立足点。比如,对“秦统一中国”进行解释,有家国情怀,才能理解和认同这个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伟大意义。所以,欲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其他四个维度核心素养,使四个维度有优质、高效、均衡、发展。
  (二)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对历史学习及历史素养发展质效有关键影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评价、解析历史的行动,也就无法促进自己解释历史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调动。通常来说,利用初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组织其进行辩论、猜想、假设等活动,可以提升其参与历史解释的热情。比如,教师设问:“有人说魏、蜀、吴三国最后谁完成了统一都无所谓,中国仍然是个统一的国家,对后世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让学生们自由表达和辩论,使其体验到解释历史的价值,从而提升参与学习的热情。
  (三)储备积累
  初中生解释历史或发展历史解释素养的一个突出难点,是他们缺少社会生活经验和足够的知识储备,从而缺少对历史进行理性、系统分析判断的材料基础。没有经验或知识材料支撑,是无法对历史进行深度解析的,而历史教材受空间局限,所提供的资料非常有限,不够充足、丰富。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储备。这主要从几个渠道实现:第一,组织和建议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及历史人文景点参观;第二,有意识多看一些历史相关的影视剧(戏说类历史剧也可以看,此类电视剧可用于训练史料实证能力);第三,与父母、长辈聊一些历史话题,听他们讲一讲过去的生活故事;第四,阅读历史类书籍、文献、传说、逸事等。比如,在学习“三国”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电视剧并且同步读《三国志》《三国演义》,为学习这个章节和解释这段历史准备充足的材料。
  三、三个阶段
  初中学生刚开始进行历史系统学习,相关的素养、能力、意识等不可能一步到位,总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发展状态,分层引导。
  (一)“描红”效仿
  大多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比如,学习写字,是从临摹、描红开始入门的。其实,历史解释素养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学生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条件下直接对历史现象进行评价、分析,既不知道评价分析历史的方法、步骤,又不知道评价历史的方向、内容、重心,也不知道如何组织使用规范的历史评价语言,根本无法对历史进行有效的解释评价。因而,训练学生发展历史解释能力,第一层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解释的模仿活动——可称之为“描红法”。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