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 字数:7385 点击:
  摘 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让道德与法治与爱国主义得到充分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强大、民族的骄傲自豪。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具体需求为切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126-06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
  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生的培养一直都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爱国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由此可见,要想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应“先下手为强”。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地探索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的融合路径,借助爱国主义对教学进行丰富,通过多样方式对爱国进行凸显,最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与爱国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当下幸福生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起爱国情怀与爱国精神,让学生在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促进下,成长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思想,是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实践中,学生的德育水平已逐步成为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个主要方式,其价值与作用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并建立起一个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品德修养的养成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还可以对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行贯彻。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并积极地探索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影响与启迪,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互联网上的资讯浩如烟海,但却也是鱼龙混杂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就会被互联网中的各类负面资讯所左右。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前行的正确方向,从而避免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最终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的了解
  要想让学生形成爱国情怀,光靠教师口述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认可自己中华儿女的身份,从而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如此,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解祖国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更深入地对国家文明与民族内涵进行感悟。由此可见,在开展爱国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知与了解,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成长做好铺垫。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经济、文化、科技,还是其他方面,都一直走在全球领先水平。虽然在近代,中国也经历过一段屈辱的历史,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里,中国的崛起与屹立,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实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这些内容巧妙地、灵活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自己国家的强大和繁荣,从而能够让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他们的民族凝聚力,让学生能够在自豪与自信的情感中,逐渐升华对国家的热爱。由此可见,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民族自豪感的树立。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现代技术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一些教师仍然以照本宣科、口头讲述为主,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还可能会逐渐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对这一问题进行认识与转变,那么教学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也自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教学之间缺乏共鸣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许多人一提到爱国主义,第一个联想到的肯定是大段的理论,甚至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就算完成。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但从目前来看,这种现象在教育教学中并不少见,而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分割开来,不能在两者之间形成和谐的共鸣。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教育往往只是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最终只能让爱国主义教育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这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三)教育活动不够丰富
  诸如物理、化学这样的实验学科,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教师往往会安排一些小型的实验、实践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事实上,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认知与了解爱国主义,那么教师就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但是,部分教師却忽略了这一点的重要性。虽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会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但是因为缺少创新意识,经常会令学生觉得乏味,造成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将极大地降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