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曹冰 字数:4338 点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密切而又深入,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宣扬,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很多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的浸透,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使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传承下去。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应该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浸透,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浸透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初始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浸透,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之明辨是非,促使小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洗礼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的结晶,这些智慧结晶经过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和洗礼,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传统文化,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语文加强对小学传统文化的浸透。小学生对世界和人生的了解都不多,而且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性比较强,在这个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传统文化浸透,能够使小学生感受我国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独特的人格特征。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是特别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他们误以为古诗、古文、古代的文学常识就是传统文化,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远不止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指引,是中华现代文化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浸透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传统文化,要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比如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由来和习俗,贴春联、贴窗花是农历春节的习俗,说起清明节就能想到祭祖、怀念先人,还能联想到杏花雨,说到划龙舟、吃粽子就会想起屈原和端午节等,还有传统的服饰、生活习俗等都是我国最绚烂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营造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每逢节日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节日的由来和习俗画手抄报,或者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传统文化的诗文和典故,或者通过多媒体的来营造文化气氛,通过耳濡目染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二)加强教材内部传统文化的渗透

    经典的古诗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体现,它能够在增加小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经典的古诗词一般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古诗词中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比如在学习《清明》这首诗时,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朗诵这首诗,让学生去感受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然后,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祭祖的习俗,最后语文教师通过诗人写作年代和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诗人为什么在清明节没有进行祭祖而是去喝酒了。通过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对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充满了兴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三)加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利用这些国学经典能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蕴涵。而朗诵是自古以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诵读国学经典,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适合小学生朗读的国学经典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比如《三字经》,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小学生尊老爱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优秀的品格,如“融四岁,能让梨”讲述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培养的是尊老爱幼、兄弟和睦的品格。“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守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等都是强调尊老爱幼的品格。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的三观的形成。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