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伟 字数:5001 点击:

【摘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因为其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学习的进度,“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本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深入概念本身三个方面讨论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中都处在一个绝对领导者的地位,学生的自主能力大大减弱,为了能够考出更高的分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题目后面的真正含义,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做题上。经常会出现把错题按照“语文式”的模式死记硬背的情况。这也违背了数学科目教育的宗旨与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改变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高中阶段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本着“教师为绝对领导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大量的时间去讲知识,而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也只能够被动接受。长此以往,这不仅使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而且会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幅度降低,这样的教学模式无异于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改变这一现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找回原本的初衷。在教师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这样的模式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比如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这一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事例,或让学生创设一个场景教师自己创设一个数学场景,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转变,这样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问:“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购物或者是订外卖的经历,在这些过程中大家有没有哪些操作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通过这种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时候大部分同学应该都会说“满减”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果将能够实现满减但是再买一定数量的钱数设为“p”,满减后的钱数设为“q”,所以只有“p”才可以实现“q”,即才能实现满减,则“p”是“q”的充分条件,而“q”是“p”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现在日常化的生活场景,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上也能快速地进行教学,让教师把精力放在更难以理解的问题上,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体现,也是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及时地查缺补漏,使学生通过预习找出重点以及难点,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更能把握学习的重点,也能够对教师授课的过程进行提前了解。因此,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色以及性格特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数学的自学能力提升,离不开教师良好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以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这一节,教材中说明了函数的概念,函数是刻画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该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在课前先简单了解一下本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提前编写一份有关“函数”的试卷,让学生根据试卷的题目来预习,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抓住考试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学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也会重点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因此,要想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深入概念本身

数学概念是将一系列众多具有逻辑性的数学现象用具体的文字表述出来的,,因此每一个数学概念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一个数学概念就像是一个故事的背景,如果故事没有背景,那故事的开展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要想讲好“数学”这个故事,首先就要做到深入数学概念,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数学概念在数学这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正好利用好数学概念,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深入了解,同时也能提升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