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丹 字数:2067 点击:

【摘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独特审美。伴随新课改的有效落实,当下初中教育越发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在初中阶段,音乐科目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科目。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可以通过音乐歌曲帮助学生陶冶其审美情操,同时还能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的发展更具全面性。本文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展开研究,以期为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一些参考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

对于审美而言,其是指一个人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对美的事物进行有效分辨,而审美能力便是一个人通过美的事物来获得多少价值的能力。对于一个人审美品质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审美教育是重中之重。针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大部分的年龄都在十六岁以下,因此是学生审美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教育应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下去。基于此,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极为必要。

一、挖掘美育素材

对于音乐科目而言,其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同时亦属于一门美育课程。因此,针对该科目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巧,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所以,对于音乐科目而言,是助力智育和德育以及美育协同发展的科目,初中音乐教师要对这一点有深刻认知。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始终将自身定位为课堂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并以此为基础针对音乐课本的美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同时还要依据挖掘的资源展开针对性的审美教育,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1]。比如,初中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由于这首乐曲具有极为深远的意境,同时其律动具有极强的美感,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去聆听这首乐曲,使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情感有深切感受。接下来,音乐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作者和传统乐曲地介绍生动形象展示出来,不仅如此,也要将该首乐曲的创作历程全面清晰呈现出来,使学生对这首乐曲和传统乐器有更全面的理解及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音乐的讲解和赏析。在这一过程中,初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所喜欢的传统乐器,并将喜欢的原因和该乐器的特质详细讲解出来,以此来使学生对传统乐器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以该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最后环节,教师可以播放大量的古典音乐给学生欣赏,使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我国民族音乐,通过对大量音乐的欣赏以及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使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更感兴趣,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不断完善发展阶段,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欠缺,单纯地认为美只是好看,对于美的深刻内涵以及抽象的概念很难有效理解掌握。初中音乐科目是一门极具艺术性以及审美性的科目,初中音乐教学若想实现对初中阶段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就需要初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特质,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使其对极具抽象特质的美有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基于此,教师可以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通过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更直观地感受美,有效强化其审美感受,并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比如,初中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智斗”这段唱段时,由于该唱段源于“沙家浜”,学生日常在电视或者互联网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智斗”这一唱段进行表演,将其中的角色赋予学生,通过表演活动,学生对于“智斗”会有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热烈[2]。优异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保持集中,这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当学生完成表演后,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播放“智斗”这一唱段,使得学生对唱腔和动作以及表情等内容有更全面直观的感受,并以此为基础尝试让学生对各个人物的性质特质进行描绘,当学生完成描绘以后,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完善,比如,在智斗中的阿庆嫂具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等特质,而胡传魁则蠢笨、残忍,总之每个人物特质鲜明。当学生对各个人物特质有了解和掌握以后,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仿式演唱,以此来使学生和该音乐生成共鸣,使学生获得优异的审美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