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建霞 字数:2537 点击:

【摘要】新的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提高了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为了使小学体育教学更加有效,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上得到全面的培养。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探讨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希望对有关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团队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培养都有极大的益处。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体育学科在小学教育中的位置与作用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因势利导,乘着培养核心素养之风,着力于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

一、核心素养对于提高体育实效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我国的教育理念长期偏重成绩而忽视其他素质发展,体育课、美术课等长期被其他“主课”占据,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在授课时也按部就班,没有进行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学生无法建立学习兴趣。以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导向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基础素质等,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积极运用体育精神、健康知识解决生活问题[2]。

其次,培养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自身的潜能挖掘。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教学能够使得教育回归其本质,一方面传授给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比赛和游戏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思维、健康意识,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运动技巧,不断增强实践技能,充分发挥小学体育课程的实际效能。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一)立足学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来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其本质和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与学生学情的匹配度,让两者能够高度吻合,让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水平下都可以接受到对等的体育训练,因此,立足学情来制定训练计划,这是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内容。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学期初先对学生进行一轮体能测试和某项/类体育项目的测试,对学生当前的体能水平进行一个初期的判断。

以立定跳远为例,低年级小学生从立定跳远开始学起,通过简单的试跳,教师可以初步地判断学生的跳跃水平和跳跃习惯,而这两个方面会普遍性地表现在其他运动项目上。比如,立定跳远跳得远的学生,其跳跃能力比较好,而在跑步、球类运动、跳绳、跳高等项目中,这类学生的起点可以设计得比较高,学习难度可以稍高。反之,教师则要加强立定跳远能力的基本训练。比如,在立定跳远前,没有过多犹豫,看准就跳,动作干脆利落的学生,其上手学习新项目的接受程度会比较高,而且胆量也会比较大,这类学生会容易接受有难度的挑战等。通过简单的体能测试和项目测试,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做出基础的判断,为后续的一系列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水平。

(二)巧设体育游戏,调动学生运动热情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被应用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游戏与体育项目结合起来,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还能够培养规则意识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3]。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切忌挑选假大空的游戏,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可以听取小学生的意见,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方面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锻炼学生优良品格,有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体育课中,课前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效的课前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为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还能减少因运动带来的伤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会组织学生以慢跑、行进操、定位操等方式进行热身,在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起不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