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成华 字数:2557 点击:

【摘要】“双减”政策的要求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目的是减负不减质,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充分领会“双减”精神的基础上,做好对语文教学活动的改良和优化,运用创新型教学策略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为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双减”;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路径

引言

“双减”政策是基于我国教育发展需求提出的新教育政策,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核心,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入高效课堂的思想,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避免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所以新时期要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从高效课堂的建构角度对教学改革进行系统探究,为小学语文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做出积极的引导。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视为主体,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营造轻松且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持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与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学方式转变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能从源头上解决教育各方面的问题,促进高质量课堂的构建,加速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进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分析发现,部分教师无法很好地处理政策压力与改革动力之间的关系,不仅教学观念无法实现快速转变,而且缺乏以育人为主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及作业设计等能力也较差。

(二)教学缺乏趣味性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趣味性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然而,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流程的设计,不懂得将趣味性的元素穿插在教学内容中,也不会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实现趣味的教学导入。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无法发现语文魅力所在,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第一,教学模式“一刀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能力为主要目标,“一刀切”不仅会导致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发展受阻,还会使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较大学习压力,进而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第二,教学主次颠倒。虽然教师与学生都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教师应明白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并不需要在课堂中主导太多,应学会“放权”,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锻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路径的策略

(一)更新理念求创新

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前提,树立生本教育思想,按照学生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能显著提高,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保障语文教学构建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采用立体化的课堂交流方式

教师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为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基础,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内涵,提升思维的活跃度,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立体化的交流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良性互动。教师主动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进行轻松愉悦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空间限制,让学生没有沟通压力,可以放开自己,放飞思维。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课堂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步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增强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用的教学形式包括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置、情景角色演绎、语言游戏加强记忆、编排谜语发散思维等。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

(四)利用合作学习推动学生互助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