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倩 字数:2564 点击:

【摘要】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落实,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难点学科,借助科学的作业内容可以让课后时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教师要注重对当前的教学发展形势做好把握,联系“双减”政策的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做好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使作业设计与小学生的具体学情保持一致性,实现作业设计的优化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优化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并承载着“减负”的重要任务,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并把握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突出分层教学引导。对此,将分层设计理念与数学作业设计相结合,并使小学生在分层作业中,对数学知识做好学习和复习,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这是数学作业设计必须把握的关键性内容。教师通过立足“双减”政策,加强作业的分层设计,对数学作业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的优化,为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

一、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有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聪明,更活跃,他们很容易对新事物感兴趣,所以他们很容易对有趣的作业产生兴趣。在教学体系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关注小学生的智力、价值观和理解能力,把有趣的东西融进去,让学生觉得作业数学不沉闷,完成作业的时候没有压力,让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心里是轻松的,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于作业的看法,不再抵触[2]。

(二)实用

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很强的联系,因此将小学作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当学生遇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注重融入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生活与数学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

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一)把握学生学习态度,做好层次划分

联系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层次划分时,教师主要根据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表现、作业表现情况,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好界定。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学生日常学习、日常表现的情况做好把握,并以此作为层次划分的依据,使分层设计理念与数学作业设计紧密相结合。

如将小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为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B层次为学习态度良好、课堂学习表现积极的学生;C层次为学习态度不佳、作业质量不高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以此作为作业设计依据,使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并使小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数学作业,在完成数学作业时,也能够加深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

(二)分层作业的内容设计

在布置、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后续评估工作格外关键,必须得到重视,以此才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科学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态化地调整作业设计难度和作业设计层次[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热情都会得到调动,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性也会随之下降,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之美,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面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另外,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核心素养,帮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性作业活动,强化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知识思维逻辑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项目性的作业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统计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个小时内的车辆情况,低层次学生仅针对统计情况完成表格,高层次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对车辆情况进行分析,如公交车、私家车等不同类型的车辆通行情况、红绿灯情况等。在这种创新性、实践性作业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统计这一概念,对统计的价值和作用有全面的理解。

(三)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数学学习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完成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是否能掌握课堂教学知识,找出学生的学习盲点,为他们答疑解惑。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学习并非单纯的模仿与知识点记忆,而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题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活动经验。为达到这一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需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探索性、实践性活动,确保学生由知识领悟者顺利转化为问题探索者。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上“圆的周长”这一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探究性作业。对于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与家长一起通过搜索资料、观看小视频等方式了解:圆周率是谁提出来的?他是怎样发现圆周率的?通过了解数学史中有关圆周率的内容,感受数学知识的来源以及中国古代数学家所做的努力,使学生对“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有进一步的理解。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去找一些生活中的圆,然后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探究生活中圆形物品的周长,有几种方法可以测量出它的周长?哪种测量方法测量更快、更准确?教师通过布置合适的探究性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探索活动中完成相应的作业,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业设计包括基本作业、拓展作业、实践作业和开放性作业等,并根据作业的具体完成时间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其他不同的作业形式。数学作为最主要、最基础、最常用的学科,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情况,结合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作业类型展开灵活应用,以此提升作业分层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风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作业分层[J].科幻画报,2020(11):97.

[2]朱利.在小学数学作业中如何实施分层设计[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0):68.

[3]李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