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周皓 字数:2832 点击: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当前,教育迎来“云时代”,,云计算、云服务、教育云等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教育信息化使课程变得立体化、数字化,自然环境、社会事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都成为学生知识的来源。学习无处不在:网络、校外和工作场所等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学习无时不在: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视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新标签,那么如何践行教育信息化呢?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

    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性

    信息化教学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设计的核心是教学过程而非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目标制定的多元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业基础水平、学习特点和智能组合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生自己也可以一同参与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背景或具体学习状态的变化对原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修改。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目标达成后, 学生又开始进入另一个学习过程, 在不断的循环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2、学习的自主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应积极参与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一来, 学生清楚地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并根据自身特点,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最佳的学习方式, 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评价的及时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借助于技术手段, 对教学过程实行表现性评价。教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 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通过反馈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学习策略调整, 以达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

    4、信息技术的支撑性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任务、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意义丰富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渗透到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中,形成了更具指导意义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学是第一位,教是第二位的。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应采用“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安排信息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真实情境的创建,并最终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

    必须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目标展开学习,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以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方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4、使“协作交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以小组或其它协作形式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享他人的知识和背景,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这种“协作交流”不仅局限于学生之间,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

    3 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中, 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1、引领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

    教师在明确总体和阶段性教学目标之后,要引导学生根据阶段性目标,结合自身的情况分析制定相关的子目标,这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醒学生学习的总目标以及现在所处的位置,可以利用PPT 展示学习的路线图。

    2、设计学习任务与问题

    学习任务与问题的设计需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根据阶段性目标,设计真实的问题和有针对性的任务。“问题”应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要真正对学生有所触动。任务要有伸缩性,既要接近学生现有的能力,又保证更多的学生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满足高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

    3、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把握何时、何地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应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将课堂教学与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相联系,在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传授学习策略和技能。教师可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学习情境。

    4、开发信息资源

    教学情境的创设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若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 教学情境将成为“空中楼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种信息异常丰富,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引导,及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寻求有效资源的方法和手段,要提前准备好资源列表或信息资源库。学生根据列表或信息资源库进行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5、学习评价标准设计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只注重教师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评价主体上,要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强调多元评价主体;从评价方式上,要有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评价具体标准上,要有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的作品等。这种评价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都提供参照依据,提高评价信度。事先公布量规,还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导向作用。

    4 结束语

    由于教学科目与教学内容的不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步骤及评价要点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也应遵循课程之间的差异,不可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而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遵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运用科学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从而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