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ji@xiaoyuanyingyu.com
摘 要: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教育者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学习因素上实现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同时在信息化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师生情感交流。要寻求适度信息化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效果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总趋势,掌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 信息化教育与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育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期的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等教育技术来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促生了信息化教育的出现。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而信息化教学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理想的信息化教学,是要求教育者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学习因素上实现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 信息化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要实现信息化教学,其教学模式也应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网络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该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知识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即要求教师要“讲”得少,学生要“动”得多。
信息化教学可以应用在现场教学和非现场教学,而一些非现场教学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
2.1 实现个别指导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CAI软件、聊天室以及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电子邮件来实现。师生可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实现交流,也可通过在线交谈方式实现实时交流。
2.2 实现合作式学习模式
运用信息化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模式就是通过网络,在学生中创造学习单元或学习小组,在每个单元或小组中学生基于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把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2.3 实现自主型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基于信息化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设备来学习。教师把教学内容、学习指导以及网上练习资源放在网上,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访问”,也可将课程内容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学习。它涵盖了自学课程内容、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点辅导等。
3 信息化教学中信息的作用
在信息化教学中,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单单是教师传授的内容,其作用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所以,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如果只是展示信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没有很好地设计,没有学生参与,那就降低了信息化教学的作用,没有真正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使“信息化”成为学生在“看热闹”。
由此可见,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只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降低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自由空间更加广阔。而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问题,教师必须在不同的情况下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教师不能完全具备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或对课堂上将会出现的情况准备不足,或随机应变能力稍差,就有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局面,甚至被学生“瞧不起”。
4 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特征可以用表1进行对比。
一般来说,实物教学是最直观的教学,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实物来辅助教学。但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情况下不可能用实物进行教学,即使是模型也有其局限性。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弥补实物教学的局限性。信息化教学中应用视频、软件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其主要作用应是“化静为动”(把静止的转化为活动的)、“化快为慢”(把快速的放慢)、“化微为宏”(把微观的转化为宏观的)、“化宏为微” (把宏观的转化为微观的)、“化闭为开”(把封闭的转化为开放的)、“化不可见为可见”。信息化教学有时还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而网络的应用重点是在查询、交流和提交学习成果上。
5 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几个因素
5.1 教师阅历和准备影响教学效果
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不再像过去直接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在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的阅历(即你是否有十桶水)和认真准备。不可忽视的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条件非常便利,有些比教师获取得还要快,如果教师阅历浅或准备不足,就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5.2 教学条件影响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对教学条件(硬件)的要求较高,要求学校的教学设备不断更新和升级,投影要清晰,设备要具备上网能力及网络通畅,以保证信息化教学的正常实施。如果设备陈旧,软件落后,网络运行不畅,势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使教学效果大打
折扣。
5.3 不能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信息化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师生的情感交流。人是需要感情交流的,特别是对青少年,形成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热情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不能让虚拟化的软件、投影机等占据主体地位而缺乏情感教育。热情而稳定、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较好的动机作用,学生的情感是需要教师的真实情感去熏陶教育的。
5.4 注意教学组织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注意力全部局限在课件上,让学生盯着不断变化的屏幕,这样割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导致学生缺乏交流技巧、合作意识。所以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交流,决不能只“放视频”、“拉洋片”。
6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对学生而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对信息内容的评判与理解能力,以及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效率。为此,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与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寻求信息化教学的“最优化”,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文军. 略论信息化教学对人发展的局限[J]. 教育导刊,2008,(8).
[2] 孙小斐. 浅谈信息化教学[J]. 科技信息,2011,(20).
[3] 赵国华. 信息化教学让化学课堂更精彩——《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教学设计与反思[J]. 化学教与学,2013,(3).
[4] 王寅龙.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3).
[5] 倪新华.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5).
相关推荐
[徐冰心] 信息化条件下石油企业档案建设的探讨
[冯铁勇] 线性代数知识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分析
[郎方超] 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探索与认识分析
[孙艳红]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王文岩] 关于事业单位办公室档案日常管理与应用分析
[杨文婕] 如何培养中职生化学课堂实践应用能力
[张璐]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刘清华] 数学应用性改革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田力]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李亚茹 赵院娥]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题的研究
[吴婷] 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彭雷] 教师示范在学生按摩手法学习不同阶段应用的体会
[吴迪] 心理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孙建飞]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
[王贺] 信息化视域下高校人事档案创新管理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