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38 点击:

  【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将语言形态的教学与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融为一体。本文分析了中学交际文化教学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言 文化 交际文化教学
  由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忽视交际文化教学,导致很多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总是习惯性地用中国式的思维来思考。如一位大学生当外宾向他致谢时,回答说:“Don’t be polite!”这位外宾一头雾水,心想,“我是要感谢你,你怎么要我不要讲礼貌?”还有导游或饭店服务人员接受外宾道谢后,往往说:“ It’s my duty.” 或是 “This is what I should do.”这在中国人看来是谦逊的答礼,然而在外宾看来,这句话却暗含这样的意思:我并不乐意这样做,但这是我的职责,所以我不得不做。这样的回答难免引起对方的误解。所有这些交际障碍都与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教学有关。
  一、语言与文化的统一
  文化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跨文化交际学家布朗(D. Brown)曾指出:“文化是占据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共同所有的信念、习惯、生活模式和行为的集合体。简而言之,就是在碰到生活中的问题怎么办?《现代汉语词典》(1980)给文化作了如下定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胡适先生就曾强调过:“我们学习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识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认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箭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并教”。胡适先生的思想道出了语言与文化的天然关系。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这些做法与信念的总和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手段,人们只有通过学习语言才能了解和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文化,从这一点上讲,语言习得的过程即是文化习得的过程。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向深度发展;而文化的不断发展,则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 交际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不尽相同,它们的个性无时无刻不在给跨文化交流设置障碍。正如沃尔夫逊(Wolfson)说的:“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英美人士比较容忍外国人在发音与句法方面的错误,但违反谈吐规则却会被视为无规矩”。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的注意语言诸多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胡文仲教授曾经指出: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会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我们不仅要培养双语(bilingual)人才,更要培养双文化(bicultural)人才;他们不仅具备熟练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还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事务中能够对语言运用自如。
  交际文化不同于知识文化,它是指直接影响交际,甚至引起交际中误解与冲突的社会文化知识,是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以及思维方式等跟语言理解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一种特殊文化因素。
  三、 交际文化教学的内容
  1.语言的文化内涵。事实上,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并给语言加上意思,是受文化的约束和影响的。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有一些词语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或感情色彩却大相径庭。因此外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句义,更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种情况是单个词的多重意义及特殊文化内涵。如blue最基本的意义是指蓝色、蓝色的,但在英语文化里blue经常和“忧伤”、“忧郁”联系在一起。如in a blue mood就是指“心情忧郁”;blues即指一种缓慢忧伤的黑人歌曲;另外,blue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贵族,因为blue—blood即为“出身高贵的”。
  第二种情况是词汇的褒贬义在不同语言中有偏差。如“狗”在汉语中往往与贬义联系在一起,素有“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狼心狗肺”、“狗腿子”之说。而在西方人眼里,“狗”却是忠诚的象征,用dog来比喻人是褒义的。如有个高级皮包的品牌叫Lucky dog, 意为“幸运儿”,而我国商场售货员却往往称其为“幸运狗”;他们用dog tired来形容一个人疲惫不堪时,带有同情、怜悯之意;还有句谚语说:Love me, love my dog,即“爱屋及乌”的意思。另外,很多西方人喜欢用小动物的名称来称呼自己喜欢或和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如称呼身材娇小的人为mini mouse。而中国人对“老鼠”这种动物往往持厌恶的态度,这在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贼眉鼠眼”、“鼠辈”、“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等等。若是哪个中国人被别人称为“小老鼠”,他一定会很生气。又如,我国产的“白象”牌电池曾是我国最好的电池之一,而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却指无用且价格昂贵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英语词汇有强烈的褒贬意义,但在中文里却是中性词。如:authorities (当局),propaganda(宣传)。
  第三种情况是英语中某些短语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学生对其一无所知的话,就很难将这些短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含义统一起来,也就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这些短语。如 the last straw其实出自于谚语It’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据说骆驼的最大负载量为1200磅,超过了这个量,即使只是一根稻草的分量,骆驼也会无法承受。人们将这个短语引申为 “使人无法承受的最后一击”。又如The heel of Achilles 这个短语,字面意义为“阿基里斯的脚踵”,引申意义为“某人的致命弱点”。希腊神话中神祉阿基里斯的母亲为了让儿子练就一副无懈可击的体魄,从他小时候就将他倒提着浸入神水中。然而因为脚踵没有浸入其中,就成为他的唯一的同时也是致命的弱点。如果不知道有关这个短语的一个神话,学生很难理解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