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068 点击:

作者:罗城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的突出,而碎片化的大学英语学习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的,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学习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扩充了知识面,为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要恰当的运用碎片化的教学方法,乘着新媒体时代的东风,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碎片化 大学英语 学习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也渗透和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方式,同时也为大学英语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让学生彻底突破了时间、空间等多个方面的限制,也让碎片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成为了可能。通过选用碎片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开阔学生的眼界,推动媒体技术和大学教育的整合。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碎片化大学英语学习方法进行探讨。
  一、应用碎片化学习节省教学时间
  大学英语学习在学习资料的数量、困难程度、教学难度等方面都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难度,延长了教学时间,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问题明显。在英语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学习材料。比如说,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素材,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的方式来掌握阅读技巧和其中包含的英语重点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这些阅读材料,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分析的话,会在极大程度上延长课堂教学时间,甚至无法留出充足的时间用于其它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但是应用碎片化的英语学习模式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极大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导和应用之下,将这些阅读材料制作成微课、慕课、多媒体课件等,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阅读,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那么在真正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把握教学的重点,侧重于对学生的技巧和方法的点拨,并拥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师生互动有效性,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水平,弥补教学课时不足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缺憾。
  二、应用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兴趣
  在英语教学当中学生的兴趣不高问题是广大英語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而积极研究如何在教学当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的研究课题。就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在讲台上就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为学生指出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等方法进行被动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影响到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扼杀了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开始和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紧密融合,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也因此在融合当中改变了以上问题。最开始的利用多媒体开展英语教学,一直到以碎片化学习特征为主的微课、慕课等方式的教学,对碎片化学习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十分的新颖,而且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为学生明确的突出了重难点,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鲜的学习感受,所以能够特别引起学生的兴趣。受此影响,大学生也会主动的收集英语资料和利用碎片时间自由的进行英语学习,充实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增强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碎片化学习助力反复学习
  众所周知,在语言学习过程当中需要把握两点内容,分别是模仿以及反复,而模仿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那么反复学习就成为了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比方说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在听英语的过程当中遇到自己认识的句子以及单词却无法清楚的了解其含义,这是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在头脑当中缺乏对英语单词以及语句的发音存储,没有掌握口语当中发音变化的内容。要想解决学生在听力学习当中的这一问题,教师则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聆听和反复的学习,通过反复的学习方法来增强记忆水平。碎片化的英语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在突破时空的条件之下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来满足自己反复学习的要求,提高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用碎片化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升华英语学习素质。
  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学生可以突破英语学习的时空限制,运用多样化的新媒体学习手段来助力自身的碎片化学习,极大程度上节约教学时间,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并为反复学习和自主学习带来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朋娇.4G时代碎片化学习方式与英语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15,(1):85-86.
  [2]阮彩霞,蔡文玉.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与拼图化教学[J].科技风,2016,(9):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