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183 点击:

作者:李月
  【摘要】从大学英语教改状况入手,回顾四、六级考试和示范点的建设,并针对示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思政等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业务素养,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凸显示范点建设的示范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四、六级考试;回顾;展望
  【作者简介】李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大学英语是高校教改一个重点。教育部多轮改革及其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的建设,旨在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教改,提升教学质量,改善英语环境,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强、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但由于地域环境、教改基础与发展进程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影响了一些示范点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有必要简要回顾示范点的建设,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优化课程、深化教改,不断提高示范点的建设水平。
  一、示范点的建设回顾
  1.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改。教育部2002年提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改设想。同年4月,高教司长张尧学发文《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8月,教育部召开大学英语教改座谈会,内容涉及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和四、六级考试改革等。
  (1)大纲的修订。2003年,教育部将新大纲更名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颁布其试行稿,强调听说能力为主,教学要与计算机辅助相结合。2007年颁布其修订本,要求以听说为主,推进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教改。
  2017年,教育部推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求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直接了解国外科技前沿和世界优秀的文化、文明,同时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
  (2)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教学质量与教改工程,含国家教学名师奖、精品课程建设、大学英语改革、教学质量评估等。教育部还组织研制高水平的大学英语学习系统,同时不断完善并推新,促进大学英语从教学内容、方式到考试的一系列改革。
  (3)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大规模标准化教学考试,旨在客观、准确测量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教改提供反馈与服务。教育部也在日臻完善考试模式,力求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四、六级考试新模式,全面实现考试管理信息化。
  四、六级考试1986年末开始筹备,1987年正式实施。教育部委托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后更名为标准化考试设计组)负责设计、组织、管理与实施。1987-1995年考題包括听力短对话、听力短文、阅读、调汇结构、完型填空和作文。1996年1月增加英译汉、简答题和复合式听写。其中英译汉和简答题作为替换题型。1997年增加翻译、复合式听写等。1999年,面试型四级口语考试问世。
  2005年6月启用710分制,并对听力部分大调整,增加了问答题,从此四、六级分为听力、阅读、综合和写作四大模块,四、六级考试此后只发成绩证明,不发合格证书。这是四、六级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还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四、六级考试改革的相关措施。
  2006年1月,四、六级考试又有重大调整,增加快读阅读、选词填空、汉译英,删除词汇与结构、英译汉、简答题。新四级2006年1月开始试点,同年6月,新六级开始试点。其中听力占比由20%提高到35%。2007年1月,全国统一开考新题型。2008年12月,计算机答题试点开考。2012年开始一题多卷,同年12月首次使用粘贴式条形码。2013年12月起,四、六级再次大改革,涉及听力、快速阅读、写作、翻译,取消完形填空。调整后四、六级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
  2016年6月起,四、六级局部进行调整:四级取消短对话和短文听写,新增3个短篇新闻;六级取消短对话和短文听写,听力篇章由原来的3篇调整为2篇,新增3篇讲座或讲话。
  四、六级考试问世以来,教育部并未规定其成绩与毕业证、学位挂钩。但其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看重,高校评估时也常列其为考量的一个指标。30余年来,四、六级考试及其多次改革,检验了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对于大学英语教改也有反拨作用,也推动了示范点的建设。
  2.示范点建设回顾。2004年2月,教育部批准180所高校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改试点。
  2006年4月,教育部确定全国首批31个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拉开了示范点建设的序幕。同年6月,张尧学司长发文《吹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的进军号》。7月,教育部做出《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决定。
  2007年9月,34所高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2008年7月,教育部召开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项目学校工作会议。
  2011年,教育部增设35所高校为第三批全国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至此,示范点达到100所高校。
  二、示范点的建设目标、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建设目标。大学英语的开设既是国家战略,又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需要,有助于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基本工具,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对大学生未来发展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因此,示范点建设应依托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输出为导向、基于计算机和多媒体的网络教学新模式,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需求,满足国际工程认证专业的英语能力要求。
  2.存在问题。由于地域环境、教改基础与发展进程等差异,示范点的建设极不均衡。一些示范点仍存在师资队伍不强、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急于求成、缺乏英语学习的持久耐性,缺乏课后自主学习主动性等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教学有效性。聋子英语、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等听说基本问题,制约了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难以实现英语国际交流。在某些示范点,大学英语课程费时低效,“活到老、学到老,就是用不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难以达到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更达不到国际工程认证专业对于英语水平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