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932 点击:

作者:罗红梅
  【摘要】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方面运用十分广泛,该理论最早由语言大师尤金·A·奈达所提出的,作为著名的翻译学者,尤金·A·奈达的这一理论为其翻译界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警察与赞美诗》这一出众的短篇小说在翻译过程中也会运用到动态对等理论,小说内容的鲜明艺术特征、高雅的艺术气息、细腻的语言文字都要求翻译者以高水平来解读文章,将作者所表达的真切情感、残酷现实表现出来,动态对等理论此时就发挥了其在翻译方面的重要作用,翻译人员把握好这一理论才能抓住文章各段落的主旨,从而传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笔者就将首先对动态对等理论及《警察与赞美诗》进行简要介绍,同时笔者对该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笔者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主要案例进行了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警察与赞美诗》的翻译探究,以期为翻译人员的日常翻译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动态对等理论;诗歌;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罗红梅(1979-),女,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YY32),吉安市软科学计划项目([2013]18号70)和吉安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GH075)相关研究成果。
  一、引言
  尤金·A·奈达不仅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更是世界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为世界文化间的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所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又叫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是尤金·A·奈达认真考察了语言学的特点和翻译的中心思想所得到的,理论提出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源语与目的语中间搭建翻译的桥梁,尽可能消除由翻译所带来的误差,尤金·A·奈达认为翻译的实质就是用科学合理的语言将源语进行重新组织,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该理论的传入为我国翻译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翻译人員对该理论都表达了强烈的重视程度,大部分翻译人员都认为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着实为日常翻译工作的进行注入了新思路,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也促使我国翻译事业不断发展,把握好这一理论并将其灵活运用与翻译事业中是众多翻译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有部分翻译人员对该理论表示了质疑的态度,他们认为动态翻译理论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方面这一理论能否发挥其巨大作用也有待在实践中验证。笔者对动态对等理论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这一理论来推动我国翻译事业快速成长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的,下面笔者就将对此作出详细的分析说明。
  二、动态对等理论与《警察与赞美诗》
  动态对等理论的出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是由尤金·A·奈达于1964年《翻译科学探索》上解释了“什么是动态对等”这一问题,即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把握好原文与译文之间所传达的动态特征,尽可能避免原文与译文之间读者关系出现混乱,尤金·A·奈达表示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文章字词句的意义,还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文体,然后再用最自然亲切的语言来将文章的信息准确的传达,这也是翻译的最终目的,而后来为了消除由动态所带来的误会,尤金·A·奈达将动态对等换成了功能对等,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再一次重新解释了翻译的基本概念,他把翻译划分成两种导向,一种是形式对等,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把握好文章传递信息的形式和文章的内容,尤其是要注意字词句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诗词间的对照关系,各种概念之间也应保证不出偏差,尽可能将原文所提到的字词句以及语法结构完整的表达出来;另一种是动态对等,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语义和文体,然后再用最自然亲近的物体将原文的信息传递出来,此时翻译人员无须过分关注翻译的形式,只要能将原文和译文所传达的关系完整的展示出来就能证明翻译的水平是的比较高的,自然亲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有助于读者快速建立相应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文章的内容,由此可见动态对等较形式对等而言拥有更高层次的内涵,是众多翻译人员应该把握好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所著,这个短篇小说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悲喜剧,主要讲述的是身处困境的流浪汉苏比作为美国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欧·亨利本身作为短篇小说的著名作家在批判现实主义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他的作品以巧妙的构思和幽默的语言为人们所称赞,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冲突以及出乎意料的结局都让读者在整个故事中情绪受到感染,但当人们认真思考后方可发现他的小说往往传达出的情感也是为人们所接受的,例如《警察与赞美诗》这个短篇小说中流浪汉苏比努力犯罪来为自己进入监狱度过寒冬找到一个合理的契机,他毁坏了公共设施,扰乱了餐馆的生意,盗窃了他人财物,这一系列违法行为都未能让他达成自己进入监狱的愿望,教堂里传出的诗歌却让它得到了救赎,但警察安插给他的无谓的罪名却让他又一次进入深渊,翻译人员在翻译这个短篇小说时,就需要把握好这一系列故事情节,抓住原文作者欧·亨利的层层铺垫,尽可能将其巧妙的构思用本国语言圆满的传达,民国时期《警察与赞美诗》就已经走进了我国人民的视野,但若是能将动态对等理论充分应用于该文的翻译中,这一短篇小说的传达的真正含义可能会更加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尤其是其中所展现的底层人民的弱小与司法体制的不公正之间形成的反差,这也将使得人们产生深刻的思考。
  三、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的翻译探究
  首先在词汇对等的把握方面,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来将文章的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语言词汇意义无法达到完全相同的状态,一个词汇可能拥有多种意思,不同词汇之间也会拥有交叉的含义,这就为翻译人员的具体翻译带来了阻碍,词性的错误运用也会导致文章含义翻译出现偏差,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就尤其要把握好词汇间的差异性,例如在翻译“When Soapy moves uneasily on his bench in the park,you may know that winter is near at the hand.”这句话时,若是采用直译的手段就成了“当苏比在公园的长凳上不安地移动时,你可能知道冬天就要来临了。”而在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翻译人员就应首先将江苏比内心的情绪通过译文表达出来,他心事重重、无法安睡的特征仅仅用“不安的移动”这样的表达显得程度不够深,如果将“不安的移动”换成“辗转反侧”,那么苏比内心的焦躁便能彻底的表达出来;其次“冬天的寒冷就要来临了”这样的表达也显得不够严肃,,无法衬托出苏比作为流浪汉生活的艰辛,如果换成“冬天迫在眉睫”那么能生动的表达出苏比所在环境的恶劣,让读者感受到苏比所面临的险境,同时为下文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