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072 点击:

作者:马力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成功的迈入“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以提升学生就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英语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马力,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一、引言
  英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极大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其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英语教学只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进一步有效的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期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自身的能力不够,且在英语学习中有不努力,即对自身英语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从而导致他们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其次,高职英语教学相关工作不到位,比如英语课程内容和课时时长都存在不合理性,英语教师模式和理念过于落后,英语教师水平较低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还会阻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是必需的。
  三、高职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的最终目标同样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时,,就必须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据相关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我国的外企数量也在预期剧增,这就增加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沟通,为此,我国市场急需大量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基于就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有效完成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互联网时代高职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措施
  1.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英语教学内容和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而言,现有的英语教学内容太过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不容易激发学生学生英语的兴趣,长此以往下去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造新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内容上,教师还应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術,丰富英语教学资源,更细教学内容,使其能够与当前时代相适应。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英语教学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职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为以自己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这就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以及学习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英语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以便更好的调整英语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3.加强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全面深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情景教学方式也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英语情况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情景教学模式,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造更加真实地教学情景,这样有利于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自身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就业能力提升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漪妮.浅谈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J].读天下,2016(21).
  [2]李培平.“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职英语教学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