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241 点击:

作者:王垠 张翠平
  【摘要】英语写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被认为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本研究简单回顾了写作理论各个发展阶段,并分析得出数字时代下基于关联主义的后过程法有助于教师调整和完善教学,旨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写作环境,让学习者不再对写作有畏难情绪,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写作积极性。
  【关键词】数字时代;关联主义;后过程法;英语写作社区
  【作者简介】王垠(1987.04-),女,陕西西安人,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405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张翠平,火箭军工程大学基础部405室。
  一、引言
  写作是二语习得中需要培养的重要技能。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短信、QQ 、微信等快速传递信息方式的出现,写作自然而然被视为人与人之间成功交流的基本技能。但是学习者会受到语言资源、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写作仍然是二语习得中最具挑战的一项内容。
  二、理论背景
  早期的写作教学法关注文本的结构,认为写作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把单词、短语和句子组装在一起的一种“产品”,即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模仿老师所提供的写作结构。因而写作也时常被称为控制写作或引导写作,主要涉及开发言语知识,使生成的文本清晰和连贯,包括词汇选择、句法模式和衔接手段。课堂教学往往采用严格的控制程序,以避免语言使用中的错误和偏离。但是过分强调校正只会造成学习者不愿真正表达自己的意图和不愿承担风险的结果,这严重阻碍了有意义的交流,无法更好的优化写作。现在,这种僵化的方法可能只局限于语言水平较低的写作课堂,目的是建立基本的语言资源。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控制或指导写作的不足。除了教学效果不理想外,功能主义理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个时期写作教学法主要强调语篇层面上的功能成分,关注的是不同语篇的逻辑建构和安排,如段落的成分和段落发展方法等。具体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与意义有关,从而体现了不同的交际功能。但这种方法脱离了作者的意图和个人经验,并没有克服前期结果教学法的缺陷。
  由于对结果教学法的长期失望,教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写作教学法。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一场革命,一种新的方法诞生:过程教学法。该方法将作者置于写作的中心,认为写作不再是简单的直线过程:“计划-大纲-写作”,而是 “非线性、探索和生成”的过程。基于此认识,典型的四阶段写作模式形成:前期写作、起草、修改和编辑。从而英语写作被认为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发现自我感兴趣的话题和创造性自我发现的行为方式。教学关注点从教师到学习者的转变也意味着写作是通过学习者自己主动完成并不是由教师所控制。相应地,课堂教学提供一种良好的气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探索自我;写作内容和主题往往以学生个人经历为中心,教师尽量避免在初始阶段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
  三、基于关联主义的后过程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环境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提升,语言研究领域出现了所谓的“社会转折”,外语学习和教学的重心从认知问题向更大的社会问题转移。风靡一时的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社会导向的建构主义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写作理论进入了“后过程”时代。Tirmbur率先提出“后過程法”,他把读写能力描述为一种意识形态,把写作视为一种社会活动。写作者因而确立和重塑与自身和他人主观性、交谈、实践、制度相关的立场, 使写作涉及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后过程法”写作提倡以读者为中心,认为写作是一种运用书面语,对读者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建构和交流活动,是一种自我表达与社会交流的工具。 “后过程”写作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理论方向,它超越了写作前、写作后的狭隘认知范围。
  在Kalan(2014)看来,写作不仅仅是通过个人学习和老师教授的一套认知技能。因为写作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编纂过程;教师应该凌驾于整个课堂之上,除了提供修辞情境还要传授写作技能。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发起者,而学生都处于中心地位,并积极参与到话题的选择,甚至是奖励机制的建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应该求助于群体内或整个社区同伴所提供的“集体脚手架”,而不是仅仅是传统的权威人士—老师。随着老师的地位“退居幕后”,学生在社会权利和地位上站在了平等的地位。随着课程的进行,权力与地位也在不断演变。那些表现良好,,对他人提供更多帮助的学生会在写作互动中浮出水面,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权力关系。当更有能力的学生成长为专家型学生时,他们开始承担起为同伴作品评价或打分的责任,而老师只是作为作品的评价委员。
  “后过程法”正是强调从写作主体—学生出发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学生个体认知等因素对学生外语写作的影响。学生要自觉加强自身发现意识和发现能力,从各种社会现象、周围环境、自我实践等方面去发现和发掘写作内容,以达到更好地表达自我情感和外界交流的目的,使写作成为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情感交流活动。但是英语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当学生不能从同学和老师那里得到足够的支持时,写作仍然是一种个人行为;当学生对自己的文本做出重要决定时,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焦虑感增加,写作兴趣下降,写作成绩不佳。因此英语写作应该以社会情境为基础,而不是个人为基础。这需要通过创建写作社区来实现的,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写作,有足够的机会分享信息,交流想法,提供建议,必要时可以获取同伴的感情支持。
  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技术特别是渗入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组了我们思维、交流和生活方式,人们的学习方式以前相比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以往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只关注学习者头脑内部的学习,而数字时代,许多以往学习理论所研究的学习过程现在可转交由技术来承担和支持(如存储和检索),以往学习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数字时代越来越复杂的学习现象,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受混沌学、网络化思想、复杂性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启发,提出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它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该理论为英语写作的理论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
  在数字时代,学习,甚至是知识本身,也从一个更个性化的认知取向转向了一个社会定位的视角。因此,基于关联主义的后过程写作需要一个广泛的社会互动社区,其中移动技术促进了新的连接,促进了集体知识的构建以及个人认知的发展。随着教师权威的消退和学生自主性的增加,网络社区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同时,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整个社区的个人贡献,学生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新的关系,包括中心地位核边缘化。除了个人对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社会群体的形成。个人通过“集体脚手架”在思想、逻辑、结构和语言使用等方面互相学习。
  四、结语
  基于关联主义的“后过程”写作法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在过程法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对写作和写作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虽说目前还未成为一种新范式,但对学生和英文写作的任课教师来说,只要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 利用网络的有利条件为学习者建立“和谐共赢”的写作社区,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应积极地将之付诸实践,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兰冬秀.后过程法对英语写作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1).
  [2]罗凌.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40-45.
  [3]王丹斌.后过程法时代的外语写作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