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434 点击:

作者:刘华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在经历了世纪交替这一段时期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后,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全面推广素质教育阶段。教育部也于2011年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中的英语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更为突出,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面对全体学生的多样化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个体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交流。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广大英语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所采用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巧独特的教学设计流程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小学作为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体系中影响全局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相比较而言,学生课后作业问题却被大家忽视,其科学合理的有效性并未受到《新课标》太大影响,以至于社会普遍呈现中孩子书包过重、苦不堪言,家长劳心劳神、怨声载道,教师深陷其中、“亚历山大”的不和谐现象。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随即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把控上做了明确的规定,但落实到一线教师日常实际的课后作业布置上还未得明显体现,尤其是在小学生的“减负增效”问题上(英语课后作业的形式与量上),如何改变传统的“一背”“二抄默”“三做题”作业模式,让改革创新后的作业彰显出时代的真实有效性,渗透对《2011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精神理解,最终达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宗旨与目标。本文是笔者通过自身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过的小学完整1-6年级学生二十三年的调查研究及总结而提出的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前瞻性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简介】刘华,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七小。
  一、当下小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过重的现状与分析
  学生课后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它是学生学习课堂知识、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参与中巩固、深化、形成技能的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实际的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但从实际英语科的学生课后作业调查研究后我们发现:无论是“省一级学校”或“市、区英语特色强校”也或“城中村、村级学校”学生,约42.8%的学生乐于完成英语课后作业;约47.6%的学生视作业为沉重负担;近10%的学生不愿意写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双休日不完成作业的比例更高,越高年级的学生越甚。由于每个班级都存在着个别厌学、怕学的学生,就影响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倦怠情绪,抗拒作业的热潮彼此消涨,单靠老师“专题教育”“课后陪伴”、面谈、家访沟通等教育手段来减缓事态的日趋严重性,其收效甚微,“治標不治本”。可以说滞后的作业观与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极不相称。
  其原因为作业大多以单调乏味的“读、背、抄、默”为主,拘泥于读写,受限于室内的作业形式,限制了学生的知识空间和思维想象能力,不利于学生学习与身心发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至形成了现如今人们常说的“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学习成绩变化的顺口溜了,受其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制约影响,所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尽相同,因此课堂上教师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中下层生的点拨、中间生的拓展延伸、优生的,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上也应坚持“分层作业”的原则,然课后成为课堂的延伸与提高。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给予发散性强、色彩鲜艳、逻辑思维严密的图标性作业,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尽自己所能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的想法和获得完成作业后喜悦的“成功自豪感”、不厌学,只要我们坚持“差异理论”“创新理念”“分层技巧”和“激励原则”,教师给每一类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各尽其思,各展所能,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能,发挥出课后作业应有的效能作用,有“创意”的作业会给学生提供一片广阔的蓝天,学生在体验完成作业的乐趣与价值的同时,积蓄起“征服”新一轮、更高目标的作业热情。
  二、创新课后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及策略探究
  1.分层设计法。
  (1)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理论依据。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设计出一定量的作业,要求作业符合各层次学生实际水平及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与提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起到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的。
  (2)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探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也就不尽相同,要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再希望中下层生多一些努力能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里赶上中上层的学生,让全班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令人欢喜的层次,故需要教师花费时间来分析归纳班级每位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即课程内容需要来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好、中、后进生”的分界是在老师心目中的,隐性不公开的,只要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切不可给学生贴标签,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将学生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设计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后作业。另外,教师在每天检查学生作业时需多思考一个问题:该生选择的作业层次与之能力水平相匹配吗?其次,教师不定期的检查进步、退步的学生,私下聊天或公开表扬的方式,鼓励其选择高一级层次的课后作业完成等等,以求全班学生共同进步,而不是助涨学生偷懒,,纵容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挑简单的最低层次的题目来做”。在作业层次大概分为三类,用★的数量多少来代表难易程度,越多★代表难度越大,学生获得成就就越强。以六年级复习期间的一次写作课 “My weekend”课后作业为例,现行使用的是人教版PEP教材,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情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