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58 点击:

作者:徐超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教育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正面临许多新形势。本文首先对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作了详细分析。随后,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路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困境;自主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徐超,武汉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武汉商学院校級教学研究项目“‘MOOC+CBI’模式在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N018)阶段成果。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外语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于一个国家外语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然而,随着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这集中表现在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语言学习环境、学生、国家政策规划以及社会期待等方面的变化。新形势下,身为大学英语教育实施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师,其职业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挑战,而大学英语教师能否积极、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将直接决定其职业发展前景,并影响到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及其自主发展路径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1.学科地位不高,感觉被边缘化。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可算是开设范围最广的课程之一。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大学英语课程作了如下定位:“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并不能掩盖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学科归属感这样一个尴尬事实。
  因为涉及人群如此之多的大学英语教育竟然没有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作为支撑。尽管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最为紧密,但在绝大多数高校,该二级学科的内涵远大于“外语教学”,因为后者仅属于前者的一个研究领域或方向。另外,纵观全国各大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而英语专业在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科专业体系中处于弱势甚至是边缘地位,这一点可以从我国英语专业博士点高校数量以及英语专业国家重点学科高校数量看出。当然,这与当前人文学科普遍得不到重视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与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有着很大关系,毕竟它只是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2.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造成了冲击与不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大学英语课堂造成了强烈冲击,使得许多教师深感不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无法适应新形势,而该模式下教师作为“知识提供者”的角色也将受到挑战。课堂教学若成效低下,学生将很可能把注意力转向丰富的在线课程。另外,学生接触外国文化元素的概率大大增加,他们对于外国文化某些方面的了解甚至超过老师。
  其次,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为代表的许多新型教学理念或模式相继涌现,给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例如,翻转课堂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流程,弥补了传统课堂的诸多不足,也引发了教师角色、课程模式、评价方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最后,以“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新型教学硬件设施、以“蓝墨云班课”“雨课堂”为代表的新兴课堂教学软件平台以及以“Unipus高校外语教学平台”“FIF云学习平台”为代表的各种自主学习平台使得许多信息化素养不高的老师应接不暇,难以适应。他们对于办公软件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或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常常充满疑问,,而且大多还不具备主动利用网络信息搜索功能去解决具体技术难题的意识与能力。
  3.社会期待提升以及高校转型,带来了危机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将需要越来越多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我国外语教育将被赋予更高期待。例如,2010年安徽大学做了一项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或单位员工英语能力需求”的社会调查,其结果显示:企事业单位最看重的是英语听说能力以及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英语知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堂除了继续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应开设大量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然而,反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师资状况,绝大多数都缺少英语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专业知识。
  另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不仅意味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而且还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额外的挑战,因为他们大多数毕业后直接进了高校,缺乏其他行业从业经验,实践能力不够突出。
  4.学生主体发生变化,教学效果难获认可。由于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呈现低龄化趋势,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对于大学英语课堂也有了更高期待。然而,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仍然以“通用英语”教学为主,而且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缺乏个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等问题,导致课堂吸引力不高。另外,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效果不易衡量,许多高校简单地用四级过级率来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由此导致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功利性,即认为“通过了四、六级,英语水平就达到要求了,就不用再学英语了”,还有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对于四、六级考试没有针对性,辅导效果不佳,因此可以不听”。甚至,有些高校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四级通过率没有明显效果而缩减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另外,根据蔡基刚教授2010年对1246名大二、大三学生所作的一项调查可以看出,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较入学时“基本没有提高”或“有些下降”的共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0.5%。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这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