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6719 点击:

      【摘要】“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能动、有效的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将可视化技术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
      【关键词】可视化;高中英语;学习中心;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郑慧,福建省柘荣一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中英语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FJJKXB18—352。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2017)。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以教师及其行为作为本体、作为中心的现象。这一现象典型的表现: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学生处于静听、静观或被动配合、跟随教师指令的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符号性的活动(听讲、看书、作业),严重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或者是目标导向的课堂,主要表现在教师以升学考试所侧重的知识理解与记忆以及读写算等认知技能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其设计的教学行为径直地指向目标,而无视学生现有的学情状态,忽视学生的能动参与和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或建构过程;教学过程没有铺垫,也没有兴趣的引导和动机的激发。此类课堂没有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参与热情低,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堂如“死水”般了无生机。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借助可视化的教学手段構建“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高中英语“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旨在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意识,辅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成效。本文以一节英文阅读教学为例,以此探讨可视化教学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的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可视化教学的内涵
      1. 可视化教学的定义。可视化教学是(Visual Instruction)是一种变“知识灌输型”为“思维发展型”的图形教学策略,它既可运用图示技术构建和呈现核心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掌握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能,还可借助图像手段梳理和呈现知识表征背后的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让学生的知识运用从局部有序走向整体有序,从而提高信息加工的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 可视化教学与“学习中心课堂”的关系。“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在学习中心课堂中,学生能动、有效地学习活动成为课堂中的目的性活动,而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条件或手段。教师的作用是以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为最高追求和根本目的。
      在学习中心导向下,学生的自主建构、质疑批判、能动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可视化教学,不仅是学习中心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的适应性脚手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动创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助燃器。借助可视化教学,一方面,可使学生运用图示技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完善信息整合,实现识记记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序性。另一方面,将体验性和研究性导学策略融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热情,促进学生亲身经历和独立完成思维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感受、体验和领悟等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的积累,最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可视化教学在学习中心课堂具体实施
      在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实践中,笔者以一节阅读教学课为例,具体阐述可视化教学在学习中心课堂的具体实施。本节课课案选取高中英语人教版选修7第四单元Sharing Reading one 的阅读课。所选文本是书信体裁,主要讲述志愿者Jo在贫困国家当乡村教师的所见所闻及其心得体会。本文介绍志愿者工作的相关信息,文本叙事清晰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为了阐明可视化教学具体实施的阶段性,笔者将可视化运用分成三个部分阐述:
      1. 课前导学——借助可视化,,激发兴趣,实现信息整合。学习中心导向下的教学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课本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对课本进行适当的增删,课前设计导学案,借助可视化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敲门砖”。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图示作为思维诱导工具,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兴趣,同时能动地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处理和整合。笔者在导学案中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采用圆圈图Circle  map,要求学生课前上网搜寻有关志愿服务话题信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完善与中心话题有关的信息补充(见图1);(2)给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测标志内容意义(见图2)。
      步骤1:(圆圈图1)整合话题信息,以主题为圆心,围绕主题联系相关细节或者特征。运用可视化圆圈图“弹性化”“发散性”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将信息“内化于心”,以此实现学生的“自学”。
      A heart                     A hand
      A dove                    A letter
      参考答案:A heart:love and care; A hand:hope; A dove:peace; A letter:Y stands for youth
      步骤2:(标示图2)以志愿者标志让学生展开联想关联信息,发挥想象。运用可视化标示图的线条、轮廓、色彩的视觉冲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各抒己见,以此实现学生的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