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tougao@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9751 点击: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沧州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英语翻译的促进。本文分析了当前沧州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劣势所在,探讨了翻译对于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简要对策以期为沧州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翻译;沧州文化产业;国际化
      【作者简介】张心宇(1990.06-),女,回族,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武云鹏,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翻译视角下沧州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112)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在新时代,我们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和质量,开发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文化产业空间的不断拓展,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沧州文化要“走出去”必然要在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进行竞争,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二、沧州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1.文化产业“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沧州着力打造拥有自主品牌的杂技巡演和驻场演出产品,努力开拓国际文化演艺市场。以杂技、武术为代表的文化服务行业现已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有效窗口。依托中捷产业园等国际合作平台,沧州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向更深层次拓展。国际文化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张孔杠铃、五鑫花园制品、河间工艺玻璃等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2.文化产业国际化程度依然不足。沧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丰裕度与现有文化国际影响力不相匹配。从翻译角度看,沧州的文化产品翻译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因此国际竞争力较弱;文化产业配套的翻译服务不够完善,导致特色文化产品贸易难以开展;文化企业缺乏品牌意识,未能有效利用翻译手段将品牌内涵及其附加值加入文化产品中。
      三、翻译对沧州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
      1.提升文化产品翻译质量。沧州文化产业要想实现国际化发展,需要实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间的有效对接和转化,使我国文化在对外传播中既有“意”的输出,又有“韵”的散发。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高质量的翻译工作。实现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首先需要让外国友人了解沧州文化、欣赏沧州文化进而认可沧州文化。由于翻译动机、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等原因,导致很多沧州特色文化产品难以以准确、易懂的形式传达到国际市场,导致很多沧州特色文化产品难以走出国门,形成规模发展。因此,要想实现沧州文化产业的国际化,首先需要对文化产品进行精确、全面的翻译。
      2.促进文化产品的国际推广。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推广与沧州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密切相关,而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产品的宣传,还是与国外文化机构进行直接的合作洽谈,都离不开翻译的支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转换,能够使国外的客户和目标消费群体更加了解沧州文化,进而扩大传播受众和消费群体,促进沧州文化产品的国际化销售。
      3.推动文化产业品牌国际化。文化品牌是在文化建设中形成的独特性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其实质是文化产业品牌化的结果,是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凝聚。因此,在推动文化产业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中,既要在国际化市场内追求文化的经济价值,又要传播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在经济层面,翻译不仅能够为国际化的品牌营销提供语言支持,而且能够为沧州文化产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在营销环节为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动力。在精神层面,翻译能够传达品牌背后所承载的民族精神,讲述品牌的发展故事及其代表的文化传统。
      四、翻译视角下的沧州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1.依托翻译完善文化产品市场定位。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符合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文化产品主要以服务和精神产品的形式存在,既属于意识形态的产物,又具有商品的特点。由于语言障碍,沧州文化产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精确定位商品的市场属性,更忽略了意识形态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造成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相对滞后。
      实现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首先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即对文化产品的市场进行定位,对自身产品的特色进行强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梳理并翻译国外媒体对中国文化的有关报道,从中提取关注度较高的文化内容,找到与沧州文化特色不谋而合之处。第二,向国外网友发起与文化产业相关的问卷调查,观察其兴趣点所在,并据此开发沧州的特色文化产品。第三,将现有的沧州文化产品通过翻译、讲解展示给外国友人,了解其对产品的看法,并据此进行改进。
      2.利用翻译打开文化产业国际市场。实现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逐步打开国际市场。汉语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及其背后承载的厚重文化,与其他语言的差异较大,加之东西方意识形态差异,使得中国文化难以为西方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翻译承载着搭建文化桥梁的重要任务,如何让文化产品既保有沧州文化特色,又符合全球消费者的文化品位,从而在国际文化产业市场上形成竞争力,是翻译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实现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对外宣传的国际化媒体平台。如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全媒体数字时代,媒体的传播内容不再局限于图文,而是表现为视听语言更加生动丰富多彩的音视频形式。而自媒体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滋生了大量“李子柒”式的在国外颇具影响力的自媒体用户。因此,如果能将沧州的文化产品进行翻译、加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视頻素材,然后通过全媒体平台在国际上传播,在传播深度、广度和互动参与等方面都将取得纸媒无法媲美的效果。
      3.注重文化产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当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翻译人才则是文化产业国际化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培养对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翻译人才的专业知识要求不断提高,以往那种仅仅掌握翻译知识和技能、只能提供单一语言服务的人才已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配合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需求,沧州地方高校也应培养适应性强、应用能力突出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翻译理论往往不能顺利地应用到翻译实践中,该模式下培养的翻译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无法胜任实际的翻译工作,而文化产业相关的翻译任务则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翻译实践不仅包含课内练习,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新型培养模式需要将翻译教学与沧州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各类企业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实习渠道,缩短翻译人才毕业后投入文化产业工作的时间。此外,高校可以选派志愿者为沧州文化产业外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攒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提高翻译水平。另外,校企签订翻译合作协议,组建学生翻译团队,为文化企业提供志愿翻译服务。学校为学生翻译团队配备校内专业导师,聘请合作企业的专职翻译担任校外导师,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合格翻译人才。
      五、结语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文化以空前的态势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不断接受国际市场的一轮轮洗礼,不仅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而且弘扬了华夏文明,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在全球化浪潮中,沧州文化产业应当乘势而上,依靠翻译走上国际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宇.“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问题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2]刘迪.体育文化产业国际化背景下体育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6).
      [3]刘向辉.英语翻译视角下钧瓷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1).
      [4]武光军.复合型翻译人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方向[J].外语界,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