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44 点击: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类理论,探讨了其在英文摘要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提出建立论文教学案例库,帮助学生提升英文摘要写作质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类;英文摘要;写作教学
  【作者简介】吴艳(1981.03-),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秦学锋(1973.06-),男,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编号:2018YYGJ025)以及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法应用改革研究”(编号:2018GJJG21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语类的语言学视角
  语类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与研究。 根据Coffin (2001, pp. 108-113) 和Hammond and Derewianka (2001, chap. 27),对于语类理论的讨论,主要划分为三个语言学视角:专门用途英语、新修辞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而专门用途英语主要选取适应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材料作为研究对象(Swales, 1990a; A. Johns, 1991; Bhatia, 1993; Dudley-Evans and St John, 1998; cited in Hammond & Derewianka, 2001, p. 186);在新修辞学研究视角下,体裁被看作是完成社会行为或是实现交际目的的一种方式,主要以研究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为主(Coffin, 2001, p. 111; Hammond & Derewianka, 2001, pp.186-187)。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类观。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类理论
  1.系统功能语言学观。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对于社交场合中语言使用者的功用(Coffin, 2001, p. 94)。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语言使用者,根据语言使用的情景和文化背景对语言进行选择以达成某种交际目的这一过程,来实现对语言的有效使用。Christine and Unsworth (2000, p. 2) 提出系統功能语言学的三个特征:首先,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探讨语言的三个主要功能,即代表经验的“概念元功能”或是“经验元功能”、用于维系或建立人际关系的“交际元功能”和用于将句子或从句连接在一起的“语篇元功能”。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对语篇的整体研究。再次,Coffin (2001, pp. 94-96)主张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宏观上不仅包括书面语篇和口语语篇,而且对于句子和小句层面的研究也应囊括。 总而言之,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更广的视角,语言被看作是可以被使用者选择,构建成承载着概念、交际以及语篇意义的体系,进而实现某种社会目的或完成某种社会活动。
  2.语类的定义。Nunan(1991,引自Paltridge, 2001, p. 73)对语类有着精辟的定义:语类是有目的地在社交过程中构建起的交流活动。根据语类所嵌入的语言环境以及它产出的语篇类型,语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语类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模式实施的社会活动,而这一有序的分阶段的社会活动,最终的产物可以形成书面或是口语语篇。语篇的形式可以是正式或不正式、规范或是不规范的,,取决于体裁所嵌入的语言环境。其次,语类是目的性的。人们沿用一定的语类规范去达到或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第三,语类结构是动态的而非静止不变的。语类是一种社会活动,它随着语境的改变而改变,语境包括语言所使用的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语类既有横向的变化又有纵向的变化特点。横向变化是指它随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价值理念、信念信仰、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的改变而变化。纵向的变化指的是,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Knapp and Watkins (1994, p. 20)认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语类结构是相对固定的。并且,诸如报告说明,解释和辩论这些语类是非常有必要在学校进行教授和学习的。
  三、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类理论工具
  1.语类通用结构。关于语类结构,教学中的探索有很多,例如Knapp and Watkins (1994)的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旨在激活语言学习者的经验类隐性知识;第二个阶段旨在向语言学习者呈现某种语类的通用结构;第三个阶段旨在帮助学习者学习其中涉及的语法知识。此外,Hammond (as cited in Burns, 2001, p. 202) 也构建了一个语言教学和学习循环示意图,同样解释了教学与学习可以依照的三个步骤:展示语类通用结构;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相同语类的另一个语篇的通用结构;学习者个体学习和教师与学习者的共同校订 (Burns, 2001, p. 202)。
  2.语域变素分析。Knapp and Watkins (1994) 对于语域这个术语的定义是:“语域是用来理解情境背景要素(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是如何影响语篇的形式和意义的(p.12)。这三种语域变素相应地影响到语篇本身的概念元功能、交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
  四、论文案例库在语类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摘要部分内容结构不完整,语言和时态使用混乱。语类分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依据Bitchener J.(2012:10-11)的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5个语步,语类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为学生提供优秀摘要样例,引导学生分析并提炼规范的英文摘要通用语篇结构。其次,发放论文案例,结组分析论文案例中所出现的结构问题。R.Ellis (2001)和Norris &Ortega (2000)等明确指出,需要明晰地关注语言形式从而促使其习得。多项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于语言形式的注意不能够自然产生。再次,分析案例语言表达与时态问题。在掌握了摘要的宏观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习者对于语言表达和时态进行关注,引导其归纳总结语言表达的特点。最后,同伴互评。同伴互评有利于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在接到同伴的反馈意见后,学习者对自身内化的知识进行验证,保留正确的知识,摒弃偏误,重构英语摘要语篇及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Bitchener,J. Writing an Applied Linguistics Thesis or Dissertation: A Guide to Presenting Empirical Resear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2.
  [2]Coffin, C.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writing language——A TESOL perspective. In A. Burns & C. Coffin (Eds.), Analysing English in a global context (pp. 93-122)[J]. London: Routledge, 2001.
  [3]Martin, J. R. Language, register and genre. In A. Burns & C. Coffin (Eds.), Analysing English in a global context (PP. 149-166)[J]. London: Routledge,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