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784 点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普通高中的国际化教育进程也正逐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应该是本土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本土化的融合。近年来,我校对标教育国际化,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立足本地资源、借鉴外来资源,致力于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校本实施,将其作为实现学校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作者简介】钟佳佳(1982-),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与瓶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教育国际化在高等教育领域日益成熟,但在高中教育领域,教育国际化仍处于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摸索的过程,尤其在我们普通高中,虽然教育国际化满足了小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对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国际化的定位还是不够全面精准,因此进程比较缓慢,阻碍了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化。
  理解不到位,教育理念有偏差。一说到教育国际化,总是会简单理解成有学生结对交流、有外教上课就达到了国际化标准,并没有全面性地、序列化地设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未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际纳入学生发展体系。
  形式太单一,教育内容碎片化。目前普通高中最常见的教育国际化路径就是游学活动,但不成系统,没有将双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两张皮,难以贴合。
  參与面不广,教育对象小众化。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对象应该是全体教师和学生,可是因为推进形式比较单一,只有少部分中层干部或名师和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大部分师生被拦在与教育国际化大门之外,亟需系统建构校本课程,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二、课程支撑: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的瓶颈突破
  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之中,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实现本土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本土化这“两翼”融合并进。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对本国文化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具备主动学习外国文化及传播中国文化的双重能力。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引进”和“输出”的双向过程。“引进”就是一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输出”就是一国把本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到世界,让世界各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该国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育国际化是作为一个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跨国合作的动态过程。
  为此,在教育国际化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共享发展理念。高中办学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是这一理念得以拓展的先决条件。而且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并要求教师实行弹性指导,这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普通高中,要努力将教育的本土性与国际性进行科学的融合,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包括办学思想、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中外学生、中外教师、东西方文化等方面。在融合中,我们既要汲取西方教育教学的优秀元素,也要注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融合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叠加,融合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交流、理解、沟通的基础上。本文围绕我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校本实施,体现课程的最佳融合并助推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深入开展。
  三、普通高中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设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时,我们始终强调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融合国际资源,让课程体现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整合性和国际性。我们整体规划了传统文化课程、英语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跨文化体验课程、海外研学课程、外教拓展课程六大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方和国家文化,传承精髓并传播开来,同时指导学生拓展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强调尊重、理解各国交往交流过程中的观念和态度,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懂得竞争与合作的规则,树立国际文化意识观,全面助推学校教育国际化的落地生根。
  1.做强传统文化课程。我校地处萧山南片区域,建有国学馆,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在发掘、研究、保护、传承南片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以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基础就是传统文化的渗透。学生在世界观形成之前,首先要对自己国家、家乡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强烈的认可,并内化成自身素养,这样才能在国际交流中以中国人的姿态和底气与他人沟通合作。因此,我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组建了一支由资深历史教师、爱好地方文化研究的教师、有丰富经验的退休教师为主的指导教师队伍,以传统国学研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背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文化底蕴为目标,构建了由《国学经典导读》《萧山窑》《文物鉴赏》等课程组成的校本课程群,其中涵盖文学、史学、地理、美学等知识和能力,以教师定期授课、经典导读、知名专家讲座、外出实地考察、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为主要形式开展课程教学。为了提高课程效率,我校还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国学馆、南片文化陈列馆、历史学科专用教室等,营建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南片文化研究》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多篇研究成果发表,学生取得长足发展。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校本实施,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并树立创新精神,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家乡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代代相传,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
  2.做精英语特色课程。英语作为学生与世界沟通的语言桥梁,是学校国际化教育课程的主阵地。我校依托英语通用课程,积极开发其他英语类校本选修课程,完善英语特色课程群建设,形成了《开心记单词》《英语小说欣赏入门》等人文兴趣类课程,《英语影视片断对白模仿秀》《高中英语口语与演讲》《英语歌曲欣赏与学唱》等兴趣拓展类课程,《高中英语阅读》《高中英语写作》等知识拓展类课程,,以及《外贸英语——函电初涉》《旅游英语与实用对话》等职业技能类课程。其中,《英语影视片断对白模仿秀》和《旅游英语与实用对话》还被评为区级特色精品课程。学生通过英语校本课程,培养兴趣爱好,拓宽国际视野,而且有益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