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属性
  • 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 国际刊号:ISSN 1009-6426
  • 邮发代号: 18-116
  •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投稿邮箱:
      bianji@xiaoyuanyingyu.com
  • 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270 点击:

      【摘要】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地开展词句教学,成为当下英语老师值得深思的话题。本文以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 Fun time ”的部分为例,探讨了有效基于文本,紧扣文本主题进行词句教学,最终学生高效输出的做法。
      【关键词】 词句教学;基于文本;高效输出
      【作者简介】孙季芳,江苏省常州市龙锦小学。
      词句学习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进行语言交际的前提条件。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并加以运用,语言交际功能才得以实现。新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将一单元分为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Sound time、Rhyme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 七个板块。当所有老师的目光都投向Story time 故事教学时,Fun time的功能却被忽略了。Fun time相当于旧教材的BC部分,但不同的是,多了一个Fun,也就是说,新教材需要每位老师在进行词句教学时做到趣味性。由于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语言知识积累不多,但对新知比较好奇,如果只是一味地机械操练,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然而,如果设计过多的游戏,又会觉得形式大于内容,学生真正吸收的不多。
      如果将第一课时中出现的新单词定位为只需感知的话,那么到了第二课时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以及正确地听、说、读“三会”单词,这是所有英语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词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积累听、说、读、写所需的知识,教师要以让学生运用目标单词进行真实交流为最终目的。而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在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那么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形式(程晓堂,2009)。因此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四位青年教师初步决定该课以文本再构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参加舞会为主线,通过展现舞会前挑衣服、舞会时很开心、舞会后丢落衣服以及寻找衣服的过程来进行词汇教学。
      基于这一大的教学情境,四位青年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入手,开始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定位
      根据对目标词汇的分析,第一位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能够听、说、读“三会”单词。
      2.能够运用“Who...”句式问问题。
      3.能够表演Story time。
      4.能够养成看好自己东西的好习惯。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1.导入环节—复习旧知。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谈论衣服的颜色激活学生的旧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使用道具让学生表演story time能够激发学生學习英语的兴趣。如果一节课的最初5分钟教师能够吸引学生,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便能相对集中。
      2.认知环节—把握整体。词汇教学认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恰当的语言情境中建立目标词汇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师首先通过自身的语言和PPT的展示把学生带到2小时前挑选衣服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回答进行词汇教学。其次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一人做小老师,其他学生跟在后面学习。为了检验学生的输出是否有效,教师采取了magic eyes 的形式。
      在进行句型教学时,教师巧妙地根据Story time的内容提问 “Whose gloves/trousers are these? ”,直接引入新句型。通过衣物类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使用“Is it…'s? Are they…'s?”进行猜测并验证。
      3.运用环节—自主表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被带到了舞会,由于他们不够细心的天性,一些东西被遗落在舞会上,这时孩子们需要寻找失主,自然而然就要用到“Whose ...”这一句型。在Lost and Found 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会了自主表达。
      浏览该课的设计,大体思路是好的,有清晰的主题与脉络,但回过头来看看教学目标,不免发现一些问题。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为课堂赋予灵魂的过程。细看教学目标3,,把能够表演Story time 作为教学目标其实是很不准确的,表演Story time应该是第一课时的目标,而不应该放在这里,只能将它作为巩固的环节;再看目标2,用“Whose”句型问问题显得有点不全面,应改为能够正确使用“Whose ”句型寻找物主。在目标的条数上,有些少,本课的重难点其实还包括单复数的区分以及名词所有格的使用。因此教师应该把这两点加上去,目标才显得完整。通过后测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对单复数的区分掌握得不是特别好,什么时候运用名词所有格也是不清楚的。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目标不明确,没有层次。
      三、初次修改
      经过第一轮课例研究的热烈研讨以及总结归纳,英语组的老师得出以下几点见解:1.教学目标的提出与设定应该明确清晰,并且有层次感。2.教学要基于学生的问题,而不是基于教师的经验。因此,教学目标设定为:
      (1) 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能够听、说、读“三会”单词。
      (2) 能够区分单复数并举一反三。
      (3) 能够正确运用“Whose...is this/are these? Is it...'s? Are they...'s?”进行问答。
      (4) 能够养成看好自己东西的好习惯。
      然而,旧问题解决后又引发了一些新问题。通过前测和后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复数的概念掌握仅仅停留在点上面,不能举一反三,对于名词所有格的用法不是很清楚,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标虽然够清晰,但教学设计以及流程出现了一点点颠倒,学生应该先学会区分单复数再把所有单词放在一起进行辨认。对于“三会”“四会”单词,我们应该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单词拼读的技巧,通过老师领读,学生领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方式纠正学生的发音。在环节与环节过渡时,教师应该像story teller一样充满激情,充满神秘感,带领学生进入角色,真正地投入进去。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完全控制课堂向半控制课堂转变,最终走向开放性。在Lost and Found 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填的单词应该是几个“四会”单词,而不应该涉及“三会”单词,要写的东西太多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在强化名词所有格这一块力度还不够,应该让学生有个自我输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