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305 点击: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但是不少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时,把重心放在英语语言文化的输入学习上,忽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本文着重讲述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文化教学
  【作者简介】孙胜男(1993.02-),女,河南平顶山人,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沟通性不可被忽视。多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是注重语言语法结构的学习,忽视了其沟通性,这往往造成了学生英语考试能拿高分,但是张口却说不出来。同时学生在大学了解到的英语课文内容多以英语国家文化为背景,缺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大学生经过了四年的学习,最后却没办法为自己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言”。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现象
  1.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少。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语篇较少,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以下统计数据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新应用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精读以及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为例: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知,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关于西方文化的语篇则较多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较多的话题有现代经济、环保、友谊、生活目标以及网络等, 谈论上述话题时列举的事例以西方文化中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为主。教材中缺少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日常沟通以及对外文化输出的时候难以找到相应和准确的表达方式。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带向世界,这就要求学生承担起自己作为中华文化传播者的责任,,不但要了解国外文化特点,更要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 文化失语现象。失语现象最早是一个医学词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病变,造成患者对人类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是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2000年首先提出的,是指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具有很好英语基础水平的博士和青年学者,一旦进入真实英语交流语境,就产生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逊于用汉语交流时表现出的文化素养。语言是用来沟通的,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沟通功能尤为重要。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当大一部分教师依旧采取语法翻译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了学生对语词以及句型的理解,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沟通交际功能。这也是导致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之一,因为学生上课只是去理解和记忆相关的语法和词组的意义,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沟通的话就会因为害怕语法出错而导致不善于沟通,这同样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产生的误区。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仅仅依靠相关的文化课堂上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在中文的母语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学生仅仅记忆了相关文化知识,对此类文化知识的理解还不够。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学生在使用英语对外界阐述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識时就会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二、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性质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英语应用技能。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以越来越重要的大国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的中心, 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将英语这门语言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并应用到真实的语境中去。所以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时代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应当融入大学英语日常教学中。
  2.文化的双向导向。如今,少部分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了文化教学,但是这种文化教学更多是针对目的语而言的,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输入,这也导致了学生无法使用英语输出我国传统文化,阻碍了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文化学习中,输出和输入是同等重要的,没有文化输出就会变成单方面的文化引进,这对于当前国家迫切希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利。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主要就是因为中国文化输入不够,导致输出困难,学生无法完成跨文化交际的任务。所以不应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则决定了文化教学中应兼顾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而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而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针对这一情况,遵循实际性、适当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应加强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重心调整,适当增加我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稳固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最终实现文化双向导向。
  3.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高校思政教育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课程思政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教育。对于大学英语课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兼具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能够使用英语有效输出;同时,在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积累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多,也有助于增强其文化自信。所以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课程思政的需要。
  三、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