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校园英语杂志社 字数:7565 点击:

  【摘要】CBI教学理念强调语言与科目内容相结合,这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CBI理念对公共英语课具有指导性。CBI理念根据语言和科目内容所占比重不同有五种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就CBI理念下的五种教学模式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CBI理念;五种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英语课
  【作者简介】何秋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困境及新形势下的定位和功能
  1.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高职公共英语启蒙之初定位模糊,除层次是大专外,更多依附于本科英语教学。发展至今,高职英语的定位和功能已有了全新的含义。以万方数据库为来源,通过搜索关键词“高职英语”“定位”等查阅相关文献,,大致可以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归纳为三类:
  (1)高职英语为专业/行业服务:基础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职业英语围绕职场典型的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展开,行业英语与学生的专业和所在行业密切相关。”[2] 。具体来说是指高职英语应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特点,增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内容,以实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行业英语的深度融合,增强高职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2)由一般用途英语(EGP)转向特殊用途英语(ESP):从重点培养一般用途语言能力转向重点培养专业领域的语言使用能力,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
  (3)“英语+”走向“学科+”:即跨学科发展,是指公共英语课从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转向知识内容层面。比如围绕某一专业的专业课程及学生能力需求,分析所需的跨学科知识,融合到英语教学中 。
  三类定位都凸显高职院校职业的特征,反映出公共英语课已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语言技能教学,而要着重语言技能培养与未来岗位和专业知识相融通。
  2. 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功能。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职公共英语课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包括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在教学改革中,不能因为高职英语教育需要融入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也不能将语言学习停留在“学科性”层面,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脱节。语言作为一种载体,本身富有文化交际的内涵。一方面通过语言了解目的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另一方面也通过语言输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这也正是目前高职英语失衡的地方。结合其职业性特征,高职公共英语还应培养学生在未来职场或行业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职场环境英语是一种特殊语域中运用的语言,除了大量专业词汇外,还有语言所传递的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场素养。”英语教学的一大隐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便学生在课程外或者课程结束后有可持续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二、CBI教学理论
  1. CBI教学理论的内涵及理论基础。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它把教学的重点从学习语言本身转移到通过学习科目内容来学习语言。 CBI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法语沉浸项目和美国移民群体的双语教育行动。Bernard Mohan在其专著《语言与内容》中首次提出,CBI是基于内容的教学或内容依托式教学,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主题内容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CBI的理论基础主要是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识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等。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需要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专注于意义而非形式。Cummins提出语言能力假设,如将语言学习和科目内容学习结合,可以缩短认知学术性语言技能的习得时间。Sticht从认知科学界的角度提出,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既需要过程 (processes)又需要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CBI就是为学生提供连贯性又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更有益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三大理论都为CBI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2. CBI具体教学模式。  Brown与Bradford认为,大量CBI的研究更强调语言的学习。从广义而言,CBI 根据科目内容和语言所占据的比重不同,有不同的教学模式。Stryker與Lever提出了三类教学模式:保护模式(Sheltered Subject Instruction) 、辅助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和主题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Met根据内容和语言在每一种模式下所占权重将CBI细化为五种具体模式,增加了完全和部分沉浸法(total and partial immersion) 和经常利用内容进行操练的语言课(language classes with frequent use of content for language practice)。
  三、五种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课中的适用性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表明,高等学校英语课实施CBI理念具有可行性。雷春林指出,CBI作为一种外语教学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所提出的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CBI教学效果比传统的外语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但Met细化的五种教学模式是否都适用于高职英语课呢?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定位和功能,比照CBI的五种模式特点进行讨论:
  1.模式1为完全和部分沉浸模式,强调用非母语来讲授科目内容,虽然着重于语言输出,但很少有直接的语言讲解,重点在于科目内容的掌握,考核标准也以科目内容的习得为依据,沉浸模式常运用于小学教育。沉浸模式虽然符合现代高职公共英语课的发展模式,即脱离英语的学科本位,从“英语+”走向“学科+”,但并不能满足高职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功能。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存在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性不高、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师资而言,大多数高职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无法满足用英语来教授专业课程,根据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的数据,各院系能用英语开设专业课程的教师寥寥无几。而大多数英语老师则是英语专业出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极少数已经采用英语来教授专业内容的课程,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束定芳教授也曾对高校专业英语课开设的可能性和效果提出质疑。此外,沉浸模式大多在小学运用,而高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鉴于两者已有的认识体系和所在年龄段典型的心理特征,沉浸式学习是否会给高职学生带来诸多挫折感而产生厌学情绪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